“东莞”这个地名是怎么来的?不同时期的地理区域是怎样划分的?东莞有哪些名人故事?地道的东莞话是怎样讲的?……12月12日,东莞文史泰斗杨宝霖作客第50期“莞工青年论坛”,就以上问题为莞工学子上了一堂生动而精彩的东莞文史课。
    杨宝霖,多年致力于东莞历史文化研究,有“东莞历史文化百科全书”之称,被誉为“东莞一宝”。主要著述有《我国引进番薯的最早之人和引进番薯的最早之地》、《广东荔枝小史》、《词林纪事、词林纪事补正合编》。曾获“特级教师”称号以及首届“东莞市文学艺术玉兰奖”。
    谈东莞历史文化
    杨宝霖从东莞的沿革开始讲起,跟同学们一起追溯了东莞历代名称的演变以及地理区域划分的变化。他说,最早出现东莞这个地名的是山东的东莞郡,如今东莞这个地方的命名,是唐肃宗至德二年(公元757年)才更名为东莞的。至于地理区域的划分,唐代时的东莞还包括现在的中山市;明代元年,现在的深圳、香港叫新安县,也隶属东莞。每个朝代东莞地名的缘由、地理区域的划分,杨宝霖都结合自己多年研究古文献、考察文物所得出的历史依据,讲得非常详尽和清晰。其一丝不苟、严谨治学的态度征服了在场的学子。
    说起东莞的历史名人,杨宝霖更是滔滔不绝。他分别从抗元 、抗清、抗日三个大的历史转折时期,讲述东莞的名人故事,包括抗元英雄熊飞,抗清英雄袁崇焕、张家玉,抗英法英雄张敬修。讲到东莞历史名人以及他们的丰功伟绩时,年近八旬的杨宝霖显得特别起劲,现场观众也听得尤为认真。
    杨宝霖还重点介绍了东莞的文士以及他们的著作。而位居明代礼部左侍郎的陈琏是其中一位,其著作《琴轩集》,杨宝霖表示尤为珍视,因为它保留了东莞明初以前的大量历史资料,属于非常重要的东莞地方文献,也是他重点研究和整理的东莞古籍。
     谈东莞方言

    杨宝霖谈到东莞方言的时候,更是引起了同学们极高的兴致。杨宝霖说道,东莞方言的古音多,古词多,理解古文常常用东莞话更好理解。随后,他更是兴致勃勃地来了一段地道东莞话现场教学,“打臂肋赤”、“打髀冻”、“打赤脚”、“袯除”等典型的东莞话令现场笑声不断,甚至很多听不懂粤语的同学也跟着老师认真地学起来。
    整场讲座持续了三个多小时,但已到古稀之年的杨宝霖是一直站着讲课,边写边讲,向同学们传授东莞文史知识,讲课内容充实丰富,形式生动活泼,对待同学的提问更是认认真真地回答,令同学们深受启发和感动。
    据悉,本期是“莞工青年论坛”今年最后一期,今年“莞工青年论坛”共举办讲座20余场,作为2013年东莞理工学院十大民生实事之一,顺利完成任务。未来,“莞工青年论坛”将进一步丰富论坛的内容和形式,激发广大学子自主学习与探索各类知识,引导莞工学子完善自我,塑造自我。

上一篇:新余学院党委副书记张健一行到校参访

下一篇:我校2012年度多项科研工作指标在全省高校排名再创新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