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袤乡村,是南粤大地的根基所在。去年8月,叶崇光从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村发展专业毕业,毅然选择参加广东高校毕业生志愿服务乡村振兴行动,以青年志愿者身份加入清远市佛冈县“百千万工程”指挥部办公室,在迳头镇翻开人生新篇章。崭新的开始,他并不觉得孤单。学院师姐跟他一样,在迳头镇挥洒青春汗水,而他所在的寝室4人,更是全部投身乡村振兴实践中。汕尾青年叶平原已是深圳三家创业公司的合伙人,却没有忘记来时的路,在...
4月29日,东莞理工学院文学与传媒学院组织实施的“红色闪耀新丰”纪实影像创作行动迎来首期拍摄收官。该活动于4月19日在新丰县启动,由40余名师生组建的第一批创作团队深入当地的田间地头采集第一手素材。师生们通过影像记录手段,系统挖掘县域红色文化资源,构建数字化文化档案,助力乡村文化振兴。该活动聚焦“红色基因解码”与“乡村振兴实践”两大主线,通过九大选题立体呈现革命老区的红色底蕴与振兴实践。据项目负责人杨...
全国教师书法作品展近日在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图书馆正式开幕。本次展览由(全国)教育书画协会与东莞理工学院联合举办,集中展示了来自全国当代书法名家及高校教师的300余幅佳作,以翰墨传师道,共谱教育新篇章。展览作品涵盖篆、隶、楷、行、草等书体,内容丰富,意蕴深远,充分彰显中华传统文化的深厚底蕴与时代活力,更凝练了浓浓的教育情怀。教师们以艺术的形式诠释了“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职业追求,传递了“立德树...
4月28日,东莞中学松山湖学校(集团)东城实验中学的校园里掀起了一阵科技热潮。东莞理工科技创新研究院副院长魏亚东教授,以《可穿戴人工智能产品及其应用》为题,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主题报告。作为理学博士、教授,魏亚东在可穿戴智能产品领域有着深厚的研究造诣,他用丰富的案例、精彩的讲解和有趣的互动,为同学们打开了一扇通往可穿戴智能产品世界的大门。科幻照进现实:可穿戴智能产品初印象钢铁侠炫酷的智能战衣、《流...
如果将巡天卫星比作洞察万物的“眼睛”,那么地面测控站便是统筹全局的“大脑”,由它向卫星发“指令”并测控和接收回传的数据,实现星地无缝对接。东莞理工学院卫星地面站(以下简称“地面站”)于2024年建成启用,作为国内首个面向防灾应急的高校卫星地面接收站,地面站凭借其独特价值成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在防灾减灾领域书写着新的篇章。在今年4月26日举行的揭牌仪式上,这座凝聚着集体智慧的地面站揭开了神秘面纱。“莞星...
4月26日,东莞理工学院举行卫星地面站(下称“莞星台”)揭牌仪式暨科普与应用成果展。据介绍,“莞星台”于2024年建成启用,是国内首个面向防灾应急的高校卫星地面接收站,地处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集遥感数据实时接收、快速处理、影像解译、成果展示于一体,致力于打造成粤港澳大湾区遥感监测与应急服务的重要基础设施。“莞星台”面向我国南方主要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需求,重点围绕工程外部环境监测和风险识别,开展遥感...
4月26日,东莞理工学院卫星地面接收站(莞星台)正式揭牌,标志着国内首个聚焦防灾应急领域的高校卫星地面接收站正式启用。这座集遥感数据实时接收、快速处理、影像解译、成果展示于一体的地面接收站正在构建粤港澳大湾区“天空地”一体化城市安全监测体系,实现从“被动响应”向“主动预警”的跃升。科研平台发挥大作用 卫星地面接收站服务民生卫星地面接收站面向我国南方主要的自然灾害监测预警需求,重点围绕工程外部环境监...
如果将巡天卫星比作洞察万物的“眼睛”,那么地面测控站便是统筹全局的“大脑”,由它向卫星发“指令”并测控和接收回传的数据,实现星地无缝对接。东莞理工学院卫星地面站(以下简称“地面站”)于2024年建成启用,作为国内首个面向防灾应急的高校卫星地面接收站,地面站凭借其独特价值成为省级科普教育基地,在防灾减灾领域书写着新的篇章。在4月26日举行的揭牌仪式上,这座凝聚着集体智慧的地面站揭开了神秘面纱。“莞星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