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9日下午,党委副书记、校长李琳在2014年暑期中层干部读书班上作了题为“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创新强校”的报告,向全校吹响深化改革创新的号角。
明确应用型大学建设总体思路
报告中,李琳明确了应用型大学建设的总体思路。他指出,应用型大学建设是全面贯彻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实现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提出的目标的战略决策。他从我国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接地气”不足的现状,强调应用型大学建设要整合政府、科研院所、企事业单位、学校等多方资源,全面融入产业,着力构建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体系;要面向产业、行业转型升级问题及需求,建设应用型人才培养协同中心;要基于东莞产业发展布局调整学科专业;要加大企事业单位共建学校的力度,建设学校董事会、二级教学机构理事会、专业建设委员会;要联合企事业单位进一步完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要建设“双结构型”师资队伍;要借力企事业单位共建人才培养基地,直接服务东莞产业;要构建服务地方经济社会的研究课题库。
明确全面深化改革整体框架
李琳从四方面构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整体框架:一是通过优化专业结构与人才培养方案、强化应用实践能力的培养、 积极探索校企合作培养机制、扩大教学改革试点范围、建立有效的教学评估制度及激励机制,构建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二是通过真正完善学科建设管理体系、制定突出“质量、成效、特色”的科研评价指标、改革学科建设经费投入机制、着力推进协同创新平台建设,创建服务东莞产业的科技创新体系。三是通过改革人才引进工作机制、实施人才素质提升计划、深化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打造具有高水平实践能力的师资队伍。四是通过改革学校内部治理结构、完善学校内部治理体制机制、改革办学经费分配机制、建立中层干部岗位目标责任制、全面推进国际交流合作及继续教育工作、提高资产能耗管理水平和后勤服务质量,构筑能激发办学活力的内部治理结构。四是通过加强组织领导工作、制定科学合理的目标任务考评制度,建立确保改革目标实现的监督保障机制。
明确实施“创新强校工程”举措
李琳在明确实施“创新强校工程”的举措中,分析了体制机制改革与协同创新、学科专业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综合管理绩效评价等方面的主要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对于体制机制改革与协同创新,提出构建同东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相适应的结构合理、类型多样、机制灵活、充满活力的创新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构建有效运作的协同创新体,集聚和培养一批优秀创新人才,取得一批标志性成果;对于学科专业建设,提出加大重点学科专业创建力度、打造高水平学科专业队伍、努力提升服务地方的能力和水平。对于师资队伍建设,提出引进具有国际影响、国内知名的高水平学科领军人物,引进国内重点大学有高水平国家级课题的高层次人才和优秀的“海归”人才,加大教师,特别是高层次师资、中青年师资的培养支持力度,改革教职工考核评价体系,完善分类考核及量化考核。对于人才培养,提出进一步优化学科专业结构、调整人才培养目标,深化产学研用合作教育机制改革,加强质量工程项目管理。对于科学研究,提出打造高水平科研团队、申建省部级重点平台、培育高层次科研项目、开展横向合作与服务项目、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对于综合管理绩效评价,提出要完善制度、科学理财、强化管理。
明确加强干部队伍工作作风建设
李琳对加强干部队伍工作作风建设也提出了明确要求。他要求,强化服务意识,大力营造团结干事氛围;强化责任意识,努力开创良好发展局面;强化执行力度,高效推进各项工作开展;强化廉政意识,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