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提高党员干部意识形态工作意识和能力,5月12日,学校召开党委中心组(扩大)学习会。暨南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程京武教授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系列重要讲话精神。
学校领导成洪波、李琳、杨敏林、马宏伟,中层正职干部、党务部门科级以上干部,二级教学机构党总支副书记等参加会议。党委副书记吕琦元主持会议。

程京武教授站在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角度,用生动的语言围绕“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极端重要性;从理论和实践两个维度解读了当前意识形态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挑战;深刻解读了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的一系列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阐明了意识形态工作“为什么”“是什么”“怎么干”的基本问题和基本思路。
程京武教授提出,当前国际范围内围绕意识形态的斗争越来越激烈,面临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坚持“问题导向、战略定力、刚性执行”的思路。解决问题要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战略上要胸怀大局、把握大势、着眼大事,执行上要踏石留印、抓铁有痕。她强调,做好意识形态工作的落脚点就是要形成推进意识形态工作的强大合力。她用“大家、大尺度、大众化”进行了阐释。“大家”指意识形态工作是社会每个人都应该承担的事情;“大尺度”指意识形态工作应该要渗透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中;“大众化”指要将理论化的内容落脚到民众的生活当中。要通过理论的创新、手段的创新、基层工作的创新,使理论教育不是空对空,让马克思讲中国话、大专家讲老百姓的话,让原理变道理、让方法变办法,使每个人守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守好自己的一段渠,从而形成强大的合力。这样才能真正做到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此外,做好意识形态工作要实现全媒体、全过程、全覆盖。

结合高校工作,程京武教授通过说文解字的方式以分解“赢”字的构成深入浅出地谈了自身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意识形态工作重要讲话的体会,引人深思。她说,上面的“亡”就是要求每一人对做好意识形态工作有忧患意识;中间“口”就是既要在做学生工作的时候维护好学生的利益,也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主流声音;“月”就是指根据不同学生不同时间段有的放矢,有针对性地做好工作;“贝”就是在做意识形态工作中应留下宝贵的精神财富,并传承下来;“凡”就是指每位教育工作者要守好自己的一段渠、守好自己的一块地,深入到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当中,赢得学生的认同,从而履行好“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的使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