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陈佰满博士在英国诺丁汉大学完成了本科、硕士和博士研究生的学业生涯后,到我校任教。现在是我校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副教授,能源与动力工程系主任、广东工业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生导师、东莞理工学院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校内合作导师。近日,从省教育厅传来喜讯,陈佰满博士获得“南粤优秀教师”荣誉称号。

从2013年初来莞工至今,陈佰满老师是如何从一名年轻的海归学子,在没有任何教育教学经验的情况下,克服困难,励精图治,在教学、科研、管理等方面勇攀高峰,成为一名同事和学生心中的好老师?


莞工任教初体验:“我还是先把讲台站稳”

2013年的春天,刚刚任教的陈佰满,没有接受过国内的高等教育,国内外授课方式到学生学习方式都十分不同,让他一时难以适应,面对差异,他清醒地认识到“把讲台站稳是一名教师的本职工作。”于是,他沉下心来,用心熟悉国内的教育教学规律,把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作为重中之重。

陈佰满老师教授的第一门课程是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英语。对于他来说,常年在外求学,讲外语当然不成问题,但是如何把英语专业术语准确地转换成中文,并让学生理解则是一个难题。为此,他花了大量时间投入到备课和组织语言方面,力求让同学们理解掌握到更专业的词汇知识。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不断地总结教学经验,陈佰满老师讲授的课程越来越受到学生的喜爱,教学质量评价从第一学期的“中”逐步过渡到“优秀”,并连续五个学期获得“优秀”,在学院的评教中连续名列前茅。陈老师教书不忘育人,他还担任了2014级热能专业1班的班主任,其间多次获得“优秀班主任”称号。名师出高徒,在他当班主任的第四年,所带的班级获得了“优秀班集体”称号,而他带领的学生也获得了“杨振宁奖学金”。

科研促教学:“我想与你们一同追求卓越”

走进陈佰满老师的实验室,我们可以看到许多来自陈佰满老师的科研成果以及他指导的学生的创新作品,这些作品大多获得过国家级、省级和校级的奖项,还受到了多家媒体的关注。

在陈佰满看来,教学不应拘泥于课本。他认为,老师应该要善于追踪到自己研究领域中国际上最前沿的基础科研动态,然后把最新的动态知识传授给学生,而不拘泥于课本知识中。

搞好教育教学工作,离不开高质量的科学研究。于是,在有了两年教学经验的积累后,陈佰满老师开始把部分精力投入到科研工作中。为了给本科生提供一个创新实践的平台,陈佰满博士带领团队成员组建了“莞工能源科技创新实验室”,把大量的时间都用在和同学们在实验室一起讨论、一起做研究,经常加班到深夜,他说,“在科研道路上,我希望能有更多更高层次的年轻人加入我的团队,我想与你们一同追求卓越。”据了解,该实验室培养的多名优秀本科生已考入中山大学等高校继续深造,其中有一组学生团队还是莞工的“杨振宁奖学金”获得者。陈佰满老师指导的学生团队,连续几年拿到国家级的创新创业项目;连续两年获得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计划(简称“攀登计划”)的资助,该计划每年在全省遴选、培育和资助大学生科技创新团队开展具有前沿性、开创性的科技创新实践研究。而“莞工能源科技创新实验室”从原来的只有2名本科生参与的团队发展到现在具有博士后(外籍)、研究生、本科生等16人的创新团队,还有众多的企业家参与。团队的发展壮大倾注了陈佰满老师大量的心血。


今年5月22日,我校与广东高鑫信息股份有限公司签订科技成果转化合同,转让“一种自适应型风力驱动户外全方位信息展示方法、设备及控制系统”的国际专利权(同时包括国内专利申请权),专利权转移总金额达150万元。这是学校首宗重大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也是学校进入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时期以来,科研工作取得的又一重大突破。而该专利的发明人便是陈佰满老师。

陈佰满老师积极参与服务地方工作,作为“科技创新服务东莞专项行动”专员,陈佰满老师深入了解企业的技术需求,协助企业攻克核心共性技术难题,主动参与了飞扬公司多种冷却塔产品的研发及测试。针对企业的技术难点,目前已申请3项发明专利(其中一项已授权),获得2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借助此次专项行动,陈佰满老师不仅促成了校企产学研实践基地的建设,还开创了高校联合企业培养人才的模式。此次专项行动服务期间,飞扬公司不仅接受了研究团队的3名本科生到单位实习,还鼓励我校6名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的本科生参与了企业研发工作,让学生受益匪浅。

近5年,陈佰满老师还在《InternationalJournalofHeatandMassTransfer》《AmericanInstituteofPhysics》《工程热物理学报》《化工学报》等国内外重要学术期刊和ICAE、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等重要学术会议上发表了论文20余篇,其中SCI、EI、ISTP检索论文10余篇。研究成果申请相关国内外专利30项。目前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3项,教育部企业支持的产学合作协同育人项目1项,广东省教研教改项目2项,广东省普通高校特色创新项目(自然科学类)2项。到目前为止,参与联合培养硕士生3名。与英国诺丁汉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大学、中科院理化所(北京)等多所国内外知名院校保持科研及联合培养学生的合作关系。

教育强国赤子心:“不做中国巨变的旁观者,要做中国巨变的参与者”

“我想回中国,不做中国巨变的旁观者,要做中国巨变的参与者,作为一名海归学子,我的梦想是可以促成及共建一个海外名校研究平台,链接更多海外名校的优秀研发资源产业化。”陈佰满说,“而且东莞制造业发达,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前沿阵地,可以将海外名校很多优质的研发资源引进到东莞孵化和进行成果转化。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建设教育强国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工程’,培养高水平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人才的时代要求,对我们高校教师来说是机遇,也是挑战。”在完成学业后,陈佰满老师原本可以凭着自己的硬实力在国外谋求一份高薪工作,人生也可以更加宽广富有,但是,他却毅然选择了一毕业就回到祖国,希望能用自己的知识与能力来为祖国的教育事业作贡献。这样的人生选择是因为陈佰满的内心中有一个教育强国的“中国梦”。

在莞工成家立业的陈佰满,已经是一个1岁孩子的爸爸了。照顾家庭,承担繁重的工作任务,大多数时候二者难以兼顾。然而,既爱学生又爱孩子的他,却克服种种困难,付出了常人所难以企及的努力,做到了。在实验室的建设逐渐成熟完善、科研工作不断取得进展之后,陈佰满老师参与了联合培养研究生工作,培养对象包括华南理工大学、湖南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的硕士生。乘高建之风,莞工与诺丁汉大学“联合培养博士计划”的想法在他脑中开始萌芽。这个想法不仅得到学校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也得到了东莞市政府以及东莞市科技局的关注与支持,最终上升成为东莞市政府与诺丁汉大学联合培养的战略合作层面。2017年,陈佰满引入了莞工首位毕业于诺丁汉大学的外籍博士后,同时,他也成为了莞工首位外籍博士后的导师。今年初,再次传来好消息,东莞市政府与诺丁汉大学签订了研究生联合培养合作意向书,东莞理工学院(以下简称“莞工”)与诺丁汉大学签订了“联合培养博士计划”。目前,我校已有22位教师获诺丁汉大学认定为联合培养博士项目合作导师,而联合培养博士生招生工作也在有序推进中。

近年来,莞工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目标任务,使得学校对教师的要求水涨船高,压力剧增。陈佰满老师在面临压力的情况下,迎难而上,把压力转化为奋斗的动力。

谈起未来的展望,陈佰满老师表示,将会尽己所能,继续为学校引进更多优秀的海外人才,增强化能学院与其他国际大学的交流,促进更多的科研成果转发,为莞工的进步以及东莞市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邓沛明、戴李玲、古诗琪、刘秋言/文)

上一篇:1银3铜|激情双创,再获“优秀组织高校奖”

下一篇:我校举办两期党务干部专题培训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