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校党委书记成洪波撰写的学术论文《粤港澳大湾区“产学融创”:内涵实质、需求背景与路径探索》,在权威期刊《中国高教研究》2018年第10期发表,并得到期刊封面推介及公众号推送。这是我校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取得的又一重要理论成果,引发各界高度关注。

首次提出“产学融创”概念

该论文深入分析了科技创新呈现非线性和生态化的态势,以及粤港澳大湾区和广深科技创新走廊的战略定位,在辨析产学合作、产教融合概念基础上,首次提出“产学融创”概念并剖析其内涵。以“产学融创”理念为引领,系统总结和梳理东莞理工学院创建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实践经验,阐述学校下阶段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和国际交流等方面的战略方向、策略和路径。

论文指出,“产学融创”致力于实现教育链、人才链和产业链、创新链融合,形成价值整合、功能互补和创新要素资源共享的开放式创新生态系统。“产学融创”实质是通过“产”“学”多元需求的互动,不断“融合”和“创新”,形成一种产学合作的新模式。

论文认为,粤港澳大湾区的关键词是融合,本质是协同发展。粤港澳大湾区定位为全球工业革命策源地、高端科技汇集地、数字经济生成地和创新生态系统培育地。位处大湾区的高校要坚持改革创新和开放办学,加强与区域发展的融合创新,积极汇聚和利用湾区优质创新资源,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

系统梳理学校“产学融创”的办学实践

论文梳理了东莞理工学院推进“产学融创”的办学实践。一是动态跟踪产业前沿,凝练深化“产学融创”理念。确立了“知行合一、立德树人”的核心理念,形成了“以卓越的创新教育与实践造福社会”的价值共识,着力建构“产学融创”价值共同体,支撑引领地方科技产业发展。二是对接区域产业集群,打造创新型产学集群。学校强化学科交叉融合,突出“产学融创”,加强核心技术攻关和科技成果转化。学校集中优势资源着力打造龙头学科群-智能制造学科群,培育新兴学科群-能源环境学科群,发展特色学科群-创新服务学科群。三是推进特色产业学院组织创新,构建“产学融创”人才培养新载体。四是整合多方优质创新资源,建立一批“产学融创”平台。五是持续推进体制机制改革,创设一流“产学融创”环境。学校积极培育“产学融创”文化,深入推进内部综合改革,建立了价值整合、多方参与、利益共享、责任共担的激励约束机制。

2014年以来,成洪波先后在《高等教育研究》《中国高等教育》《高等工程教育研究》等权威期刊杂志发表《试论地方大学治理体系现代化》《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背景需求、功能定位与建设路径——基于东莞理工学院的实践探索》等一系列学术论文,在校内外产生了积极的反响。我校其他干部教师从事高等教育管理研究的成果也明显增加,实现了实践探索与理论研究的相互促进、有效积累。

【相关链接】

成洪波:粤港澳大湾区“产学融创”:内涵实质、需求背景与路径探索

上一篇:【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成洪波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争创一流本科教育工作

下一篇:【本科教育思想大讨论】成洪波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争创一流本科教育工作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