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媒体报道,截至9月24日,今年东莞市共报告了8例登革热病例,尤其是9月19日至23日,几乎每天一例。而且对比往年,东莞本地感染的病例来得早,并涉及多个镇街。为保障自身健康和生命安全,师生们要及早做好预防工作,其中防蚊、灭蚊、消灭蚊虫孳生地是预防登革热最有效、最重要的办法。相关部门介绍,我校将做好灭蚊行动,清除卫生死角,降低蚊媒密度,严防疫情发生。

据了解,登革热是由伊蚊(俗称“花斑蚊”)叮咬而传播的一种急性病毒性疾病,人与人之间不会直接经过呼吸道、消化道或接触等传播,目前全世界还没有疫苗可预防登革热。登革热的潜伏期是3~14天,即病人一般在蚊虫叮咬后3~14天内发病。其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体温可达39℃以上,并伴有头痛、眼眶痛、关节肌肉疼痛,皮肤出现皮疹、淤点、瘀斑等,部分病人还可出现齿龈、鼻腔出血等情况。如诊治不及时,可造成重症甚至死亡。

预防登革热,建议师生做到以下几点:

一、防止被蚊子叮咬是预防登革热等蚊子传染病的关键,故户外活动时,要穿浅色的长袖衣裤,裸露的皮肤要喷涂驱蚊剂;室内装防蚊纱窗;睡觉时要挂蚊帐;避免在“花斑蚊”经常出没的树下、草丛、凉亭等户外阴暗处逗留等。

二、注意环境卫生,及时清除蚊媒孳生地。对室内外的积水容器要及时清理,倾倒里面的积水;家中或宿舍的水生植物每星期至少要换两次水。

三、临近国庆假期,师生到东南亚、非洲地区旅游或出差,要注意做好防蚊措施。回国后,如果出现发热、关节痛及皮疹等症状时,要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自己在发病前外出旅游的情况,以便临床医生及时做出诊断。(杨铭铭/文)

            

上一篇:拓展对口帮扶方式 教授博士送智到望牛墩

下一篇:5000多师生共庆中秋迎国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