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7日,2015中国工程教育改革创新论坛暨智能机器人技术在工程创新教学中应用的研讨会在我校会议中心举行。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研究所所长陈殿生教授、“尚和杯”中国机器人大赛暨RoboCup公开分项赛秘书长,机器人武术擂台赛技术负责人胡涛等以及来自全国各地100余所高校的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上,我校机械工程学院院长孙振忠教授在致辞中表示,近年来,东莞围绕国家创新驱动战略提出东莞制造2025战略,大力促进机器人技术为代表的智能制造技术发展。面对新的用人科技革命和产业链条变形,如何更好地发挥教育对人才培养的意识功能,培养适应制造产业发展的更多人才,是摆在高等院校面前的重大课题。本次论坛是探讨交流高质量工程人才培养的难得契机,必将推动工程人才培养的发展。
胡涛在致辞中指出,由于市场需求的推动和国家政策的引导,无论处于发展期的工业机器人领域还是处于萌芽期的服务机器人领域,近几年来都得到快速的发展。当市场需求、国家政策、企业的方向、资本投入市场等条件都具备时,还缺乏一个条件,那就是人才。机器人产业的快速发展需要大量的创新性、知识结构综合型的工科类人才。但就目前情况来看,人才的数量远远满足不了产业发展的需求。从去年开始,市场上开始出现机器人行业到处疯狂挖人的现象,但是还是很难满足企业的要求。他表示,高校是创新性人才的主要培养基地,肩负着为企业输送人才的使命。实际上很多高校都看出机器人产业对人才的紧迫需求,开始探索如何高效培养优秀人才。在这个过程中,不仅向CDIO重工程教学等教学理念方向中探索,也有专业工程师培养计划以及机械人专业建设等模式方向探索,整体上来看,对创新教育都起到了一定作用。他还强调竞赛是整个教学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起到综合训练人才的作用,但是,应该先有教学后有竞赛。
随后,韩山师范学院物理与电子工程学院实验室主任傅胤荣教授做了题为《竞技机器人的发展方向即创新人才的培养》的报告,他分析了当前日本以及英国机器人大赛模式特点,总结当前大赛存在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整改意见。陈殿生教授从高等工程教育改革背景与发展趋势、Project教学模式特点、教学改革实践以及教学效果四个方面对Project-basedlearning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做了报告。他强调,教学应与任务为载体,通过问题驱动,创新教学环节。北京博创尚和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陆鑫则通过该公司的创新实践项目分析了机器人技术在创新教学中的应用。(黄玉清/文 陈晞/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