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学校这几年的发展,特别是自学校第二次党代会以来,我们无论是从自身感触来想,还是从新闻报道来看,亦或是他人议论言辞来听,无不强烈感受到学校近年来发展变化之大、态势之猛、反响之好。根据艾瑞深中国校友会网最新发布的2018中国大学排行榜显示,学校综合办学实力位列全国大学第229位、比2017年前进了47位,比2012年提升了268位,平均每年上升54位;在全国理工类大学位列83位,首次跻身全国理工类大学前100名。

学校近五年多以来能够连续取得如此令人惊叹的发展速度,并且保持了良好的向上向好发展势头,究其原因,固然很多,但笔者认为,最为核心也最为关键的原因是学校勇于主动担当起为国家战略服务的大使命,勇于主动建立起为每一位利益相关者谋发展的大格局,勇于主动拥有为每一个命运相连者助进步的大情怀。

坚持知行合一、立德树人,面向产业、面向世界、面向未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创造高水平科技文化成果,支撑引领制造业创新发展,为创新驱动发展服务,为高等教育改革探路,这是东莞理工学院主动担当的大使命。如果没有这样的大使命,我们很可能就会安于现状、乐于平淡、贪图安逸,难以走出舒适区。当然,这种安逸的舒适工作状态不可持续、也不会持久,最终还是会被动被迫地改革。

坚持守正出新、登高致远,深耕莞邑大地,挺立于广深科技创新走廊,融入粤港澳大湾区,领新工科风气之先,立国际化潮流之头,用世界坐标、中国道路、广东范式、东莞样本的务实探索,为每一位利益相关者拓展价值空间,这是东莞理工学院加快发展的大格局。如果没有这样的大格局,我们或许可能比较轻松惬意,但是,我们必然会错失许多发展良机。一个人也许可以走得很快,但是一群人才能走得更远。

坚持以人为本、育人为先,促进每一位学生成长成才,助推每一位教师发展进步,协助每一位校友终身学习,与东莞血脉相连、荣辱与共,这是东莞理工学院着力培育的大情怀。如果没有这样的大情怀,我们可以少做很多工作,可以减少很多成本,可以省去很多环节。但是,我们的认同感、凝聚力、战斗力必然会大打折扣,甚至被其他命运共同体所嫌弃和抛弃。

我们这一代人正处于一个空前的大时代(名誉校长杨振宁先生语),正处于一个大有可为的历史机遇期。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有信心、有能力实现这个目标,也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需要拿出永不懈怠的改革精神和一往无前的拼搏精神来成就历史的新使命新光荣。

同样,我们这一代莞工人也非常幸运地能够亲身经历、亲自奋斗、亲眼见证东莞理工学院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重要历史发展阶段。习近平总书记说,历史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我们必须珍惜机会、把握机遇、勇于担当、奋发有为,只要我们每一位莞工人同学校一道坚守大使命、大格局、大情怀,充分发扬创造精神、奋斗精神、团结精神、梦想精神,就一定能够继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莞工奇迹,就一定能够实现一年比一年好,就能够在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进程中共享幸福和荣光。

机遇不会等着我们,问题也不会等待我们。胜利不会自动向我们走来,我们必须自己主动走向胜利。我们必须坚持自己的大使命、大格局、大情怀,努力实现大追求、大作为、大发展,在新时代让理想加快变为现实、让目标尽快落地为行动,来积极回应党委政府、师生校友和社会各界对学校未来发展的更高期待和要求,为早日实现建成国内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莞工梦而努力,为早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奋斗。(知行/文)

上一篇:人民日报社广东分社社长刘磊到我校调研新工科建设

下一篇:2018年东莞市大学生征兵工作启动仪式在我校举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