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学校在教学工作中,如何坚持以本为本、坚持以人才培养为中心?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应该是怎样的一种状态?如何处理好“教”与“学”的关系?为什么会存在重科研轻教学的现象,如何处理好教学与科研的关系?……日前,学校下发通知,决定结合正在深入开展的“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本科教育大讨论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开展为期一个月的《东莞理工学院争创一流本科教育2025行动计划》(下称《2025行动计划》)的意见征求工作,以求集广大师生之智慧,共同争创一流本科教育。
那么,学校为什么要制定《2025行动计划》?目前进展如何?《2025行动计划》跟师生们有什么关系?师生如何参与其中?带着这些问题,小编采访了学校《2025行动计划》起草小组相关人员。
问:为什么要制定《2025行动计划》?从什么时候开始着手制定?
答:为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特别是关于高等教育的重要论述,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在把握新时代高等教育发展特征和趋势的基础上,2018年4月上旬,学校党委研究决定启动《2025行动计划》起草工作。
制定《2025行动计划》既是迎接新时代本科教育发展的挑战和机遇的迫切要求,也是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内在要求。学校要建设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和影响力、国内一流、代表东莞形象的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一流本科教育是建设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的核心任务。通过制订和实施《2025行动计划》,有助于推进工作思路由“本科教学”转向“本科教育”,有助于师生的成长发展,为新时代本科教育改革与发展探路,谱写高等教育改革的“奋进之笔”。
问:《2025行动计划》制定前和制定过程中,主要做了哪些工作?
答:《2025行动计划》制定前和制定过程中,主要从三个方面开展了工作。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经学校党委研究决定,起草工作由主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马宏伟教授牵头领导,成立了由教务处、学校办公室、国际交流处、教学质量监控与评估中心、高教所、发展规划处、网络中心等职能部门负责同志、部分二级学院领导和一线骨干教师组成的《2025行动计划》起草小组。
二是深入基层开展调研。5月上旬,结合“质量立校”深调研活动,起草小组到二级学院听取各二级学院党政负责人工作汇报,向二级学院教师征求《2025行动计划》起草建议。由此掌握了学校本科教育工作基本情况,明确了起草工作的思路及方向。
三是广泛征求意见。在广泛调研和征求建议的基础上,起草小组多次召开内部研讨会,开展头脑风暴。学校党委高度重视,多次召开专题研讨会,提出修订意见。至今,起草小组根据各方意见,不断完善和修改,已数易其稿。
问:在前期的征求意见中,具体情况是怎样的,对完善“行动计划”起了怎样的作用?
答:前期意见征求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个是以学院为单位,组织征求《2025行动计划》起草建议并以书面形式反馈到起草小组;二是集中职能部门负责人、二级学院管理者、教育研究者和一线骨干教师等各方智慧。通过这些举措,进一步提高《2025行动计划》内容的针对性和可行性。
问:这次征求意见面向哪些群体?他们如何参与其中?
答:此次面向全体师生员工征求意见,尤其注重一线教师和学生对《2025行动计划》的意见和建议。二级学院通过召开专题研讨会、学生座谈会等形式,对《2025行动计划》进行宣传和解读,围绕师生关心关注的问题开展广泛讨论,收集反馈信息。其他二级组织机构召开《2025行动计划》专题学习会,并收集反馈意见。
问:师生员工在参与讨论的过程中,着重注意哪些问题?师生的建议和意见将如何反馈给写作组?
答:各二级学院师生对《2025行动计划》的学习研讨,主要围绕深化专业内涵建设、加强课程建设、提升教师教学能力、加强创新创业教育、做实质量文化等主题进行,以《2025行动计划》为依据,研究提出实施细则。
其他二级组织机构以如何服务本科教学中心地位为出发点,结合本机构重点工作,对《2025行动计划》进行学习研讨。
师生员工的意见和建议由所在二级单位收集汇总后,在10月30日前发送到教务处指定邮箱,由教务处整理后作为进一步完善《2025行动计划》的主要依据。
问:《2025行动计划》的实施将给师生带来哪些影响?
答:《2025行动计划》的实施将影响着学生成长成才和教师成长发展。
学生方面,《2025行动计划》提出要把最优质的资源投入到学生学习生活之中,重视学生的个性化成长体验,将开展多样人才培养模式实验,包括杨振宁创新班、卓越计划班、特色产业学院、人文实验班等,还提出要扩大辅修专业范围,逐步建立和健全弹性学制和学分制,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选择权,鼓励学生跨学科、跨专业学习,允许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在国际化方面,力争具有海外学习经历的学生比例达到20%。
此外,《2025行动计划》提出要推动课堂教学革命,构建以学生发展为中心、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模式。通过项目式教学、参与教师科研课题、为有意愿有潜质的学生制定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计划和加强校企合作育人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要建设记录学生成长状态的电子档案,建立“学业预警”和“学习帮扶”机制,打造适应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管理、自主服务需求的智慧课堂、智慧实验室、智慧校园。
教师方面,《2025行动计划》提出在职称评聘中增设“教学型教授”和“教学型副教授”岗位;完善基于教学成效的绩效分配制度,向主要从事教学工作的一线教师倾斜;把教学质量、教学实绩作为教师专业技术职务评聘、绩效考核的重要依据。
《2025行动计划》也十分注重帮助教师提升教学能力,提出要加强教学团队建设、健全教学能力培训服务体系、加强基层教学组织建设、制定新引进教师助教制度、健全教师赴企事业单位研习培训与挂职锻炼制度和促进教师国际交流与合作。《2025行动计划》还把师德师风考核结果运用到人才引进、课题申报、职称评审、导师遴选等评聘和考核各环节,实行师德师风“一票否决”。同时提出要加强课程教学质量评价,建立核心课程主讲教师末位淘汰和竞争上岗制度。
当然,《2025行动计划》目前还是征求意见阶段,欢迎师生积极建言献策,共同为学校发展、为自己发展谋划一个更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