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第一届中国AOPA(东莞)国际智能超轻型飞行器创新发展论坛在东莞理工学院松山湖校区举行。来自相关政府部门、社会团体、高校、科研机构、企业、投资机构的近300名代表们齐聚莞工,共探智能超轻型飞行器产业化发展的新路径。

该论坛由东莞理工学院携手中国航空器拥有者及驾驶员协会(中国AOPA)、中国铁路通信信号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中国通号”)联合主办。开幕式上,东莞理工学院、中国AOPA、中国通号三方共建的低空科技创新中心揭牌成立。三方现场签署了合作协议书,高校、协会、企业形成合力,共同为低空经济产业发展注入动能。未来,低空科技创新中心将聚焦超轻型飞行器轻量化结构、新能源动力系统及智能导航等核心技术,联合企业攻克“卡脖子”难题,推动固态电池、复合材料等成果产业化。依托东莞理工学院学科优势,联合行业头部企业共建实训基地,开设“低空技术与工程”微专业,培育兼具工程实践与创新能力的低空专业复合型人才。构建社会服务与生态,联合政府及社区开展低空应用场景试点,探索飞行器在防灾减灾、医疗急救、景区观光等民生领域的落地模式,助力社会治理效能提升。
近年来,东莞正全力抢抓低空经济万亿级新赛道,依托新一代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等为代表的优势产业生态和528家泛低空企业集群,构建“空天地一体化”的智能装备产业生态。东莞理工学院积极融入东莞市空天技术研究和产业化建设,紧密围绕超强型复合材料、飞行器结构设计和优化等学科方向,持续深化产学研协同创新,打造了多个国家级、省部级科研平台,承担了一批重大科研项目,为支撑区域空天技术发展和产业升级打下了深厚基础。2024年,东莞理工学院牵头成立国际空天技术研究院和东莞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研究院,进一步聚焦航空动力、低空经济、空间数据等前沿领域,建设低空经济中试平台、空天发动机振动测试平台等国内领先的科研设施,与中国航天科技集团、中山大学等开展深度合作,推进前沿性高水平科研成果转化,在推动东莞市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支撑大湾区空天科技产业创新发展、形成空天新质生产力上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论坛上,来自政府部门、高校、协会、企业的十余位专家聚焦智能超轻型飞行器的产业落地、技术攻关、场景应用、行业标准、发展前景等主题开展分享。东莞理工学院国际空天技术研究院执行院长房学谦教授围绕“建好低空经济科技创新中心,支持低空经济智能发展”作主题报告。

现场还进行了智能超轻型飞行器静态展示与动态演示。33架无人机组成的编队腾空而起,喷出缤纷彩烟,为莞工建校33周年送上生日祝福,引发了在场师生校友、参会代表的阵阵欢呼,大家纷纷拿出手机拍下这一精彩时刻。载人超轻型EVTOL飞行器在飞行员的操作下绕场一周,并悬停在空中,挥手致意,让在场观众更直观地体验智能超轻型飞行器的魅力。
(撰稿、一审:范晖帆;二审:蔡耀蔚;三审:叶妙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