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顾当时,兴奋、意外、紧张,感谢总理关心,做点有意义的事,开心!”智强在朋友圈里一张向李克强总理介绍“科学家在线”平台的照片下写道。在刚刚结束的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活动周上,“科学家在线”从全国3000个报名项目中脱颖而出,得到李克强总理点赞。
“科学家在线”是北京赛时科技有限公司今年5月正式上线的项目。这家成立仅8个月的创业公司今年5月入驻东莞松山湖,联手东莞理工学院通过大数据的抓取和整理汇聚科学家智慧,打造专家与需求方对接的平台,为中小企业技术转型需求提供流程服务。公司CEO智强透露,已经有东莞企业依托该平台精准对接专家,解决技术难题……
智强和团队相信,在东莞转型升级的背景下企业对技术有强烈需求,东莞的制造能力与优秀的科研能力结合将创造巨大价值。
●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吴珂 记者 靳延明
联手东莞理工学院 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双创周上,“在线科学家有多少人?专家如何注册?专家和企业如何对接?”在“科学家在线”展台前,李克强总理驻足询问,而这三个问题恰好是“科学家在线”的核心功能、流程和模式所在。智强向总理汇报平台情况的同时,感受到国家对经济发展新动能的关注。
“我们相当于企业和科学家的桥梁,将智力供给方和需求方对接起来,解决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问题。”智强介绍,在“科学家在线”平台,专家填写信息、注册平台或者认领基于大数据形成的个人主页后,可接收企业技术需求,使用科研工具进行学术互动;企业注册平台后,可搜索专家的专业领域、提交技术需求,平台有专人跟进,将需求推送至相关领域专家,促成专家与企业在线咨询、现场指导、技术转化等多种形式的合作。
截至目前,平台已面向公众开放400万名科技专家的研发数据、27万科研机构数据、6000万篇论文基本信息数据、2.4亿个合作网络关系数据和1000万项专利数据。“海量的数据和精确的算法可以让企业提出需求后,更快更准地得到专家响应。”智强透露。
今年5月,赛时科技依托“科学家在线”的大数据支持,扎根于中国中小企业最密集的地方——广东东莞。东莞理工学院结合高水平大学建设平台引进项目,与赛时科技一起,共同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积极探索,在深入了解地方企业技术需求的基础上,开展科技创新调研和科技咨询、科技成果转化、科技投融资等工作,探索科技供需对接的新模式,总结东莞的实战经验,服务全国的企业转型。
赛时科技联合创始人兼CMO徐则宁表示,通过解决企业端的技术难题能够让旧有产能焕发生机,而将科学家的技术专长及最新研发成果展现在平台上,能吸引企业投资,撬动新的需求,激发新的动能。
立足企业转型痛点 通过大数据对接“智慧大脑”
“中国的中小企业大多以制造见长,但缺乏研发的‘智慧大脑’。”智强打了一个形象比方,在工业起步阶段,中小企业往往借助较低的人力成本迅速盈利,但伴随着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和人力成本上升,企业利润空间日益萎缩,没有成熟运营的“研发大脑”难以维持盈利。因而,企业的转型升级必须依靠技术,依靠“智慧大脑”。但另一方面,中小企业没有实力养活研发团队,因此,将已有研发资源与中小企业对接,形成“智慧大脑”是非常必要的。这也是团队选择落户东莞的重要原因。智强说,东莞中小企业数量众多,产业密集,在转型升级过程中对技术有着强烈需求,“这是一个非常有潜力的市场”;尤其是东莞人踏实务实的特点让资源在市场上的对接更有效率。
徐则宁指着身上穿的带有“科学家在线”标识的文化衫说,团队的所有文化衫都出自东莞理工学院一个创业团队,“从提出需求到方案设计,再到刺绣和运送过来,只花了4小时,东莞的制造能力与优秀科研能力结合将创造出巨大的价值。”
实际上,借助“科学家在线”平台,已经有越来越多东莞本地企业受益。智强介绍,今年7月东莞一家材料公司生产的产品因为温度和湿度方面的原因导致透明度出现问题,在托朋友寻找多个高校专家后依旧没有找到症结。后来,企业找到“科学家在线”平台,通过大数据分析成功对接中国科学院一名精于医学材料研究的专家,从发起需求到找到匹配专家仅用了不到10个工作日。
不止是东莞,“科学家在线”的影响已经向全国辐射开来。据徐则宁介绍,团队目前在全国已经设立或正在落实的站点包括保定3S双创园、山东栖霞台湾农民创业园、苏州绿怡环保新技术实验基地和洛阳先进制造实验基地等。
“信息的不对称导致企业和科学家两端都难以满足自身需求。”智强分析,通过大数据平台能够有效地发掘行业痛点,整合网络,撬动智力资源,实现人才流通和产能的提升。智强透露,接下来团队将与东莞理工学院围绕项目共同组建企业实体并进入商业市场,同时加强与各镇街的联系,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服务。
从北京到东莞 二次创业为知识寻找价值
“创业的动机特别简单,就是为知识寻找价值”,作为清华大学的博士毕业生,热爱科研的智强把创办“科学家在线”的初衷归纳为填补知识、技术与产业之间的巨大鸿沟
2007年,智强从清华大学硕士毕业,对创业充满热情的他与校园内一群热爱动漫的同学一起创办“北京快漫时代”——基于动漫的维基百科社交网络平台,动漫迷们可以基于这一平台进行内容的分享和交流。但不巧赶上2008年金融危机,项目仅吸引第一笔投资便出现资金链断裂,团队成员转而寻找其他创业机会,智强则决定回母校攻读公共管理学博士。
在潜心研究科技政策过程中,智强发现科研管理中存在一些问题,看到大量中青年科研工作者在寻找项目和实现成果转化过程中面临的困境。为科研者提供交流平台和服务的想法便涌现在智强的头脑中。2015年11月,智强召集几位清华大学的同窗好友和在美国哈佛大学访学期间认识的国外知名院校毕业生着手科学家的社交平台建设。
“最初我们只是想做一个类似于领英的社交平台。”徐则宁介绍,但在从事帮助科学家实现科研成果转化、提高活跃度的过程中,团队发现企业对于技术同样有着强烈的需求,因此为企业和科学家搭建桥梁、为知识寻找价值的理念日益成熟起来。
实际上,团队的创业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当初我本人是项目的第一个产品经理,妻子就是平面设计师。”智强回想起当时的经历,今年初在美国访学期间,他带着自己的创意寻求投资人,但大多数人对新产品抱着怀疑和观望的态度,最后智强决定将房子抵押贷款,和团队共同筹集了首批资金、启动创业项目。
有了好的创意就需要付诸实践。为了获得人力、资金和设施上的支持,赛时团队今年5月与东莞理工学院达成合作意向,依托学校完善项目建设、开展上线试运营。
“知识必然是有价值的,我们在为知识寻找价值的过程也看到它所带来的马太效应。”智强说。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