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广东实践第六场研讨会在莞举行,专家学者聚焦广东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围绕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加速新质生产力发展、产学研用协同发力等议题进行分享,并与媒体交流,有理论的高度、有实践深度,为广东高质量发展和现代化建设建言献策,鼓劲加力,也为东莞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提供了有益指导。

专家为东莞发展新质生产力提出“金点子”

与会专家学者对东莞加快产业科技互促双强,高质量发展工作给予了高度评价。中国科学院创新发展研究中心主任、中国科学院科技战略咨询研究院研究员穆荣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通过调研中国散裂中子源、东莞重点科技企业,他感受到南粤大地创新动能生机勃发。他认为,中国散裂中子源是大湾区国际科创中心科学价值创造的典型代表,具有引领作用。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形成集群后能够带动科技领军企业参与,让科学技术价值创造和经济价值创造连成一体,相信未来会在散裂中子源这类大科学装置看到更多企业身影,让大湾区具备系统创新能力,助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松山湖集聚了一大批科研机构和高新企业,让人印象深刻。”穆荣平认为,过去20年广东的华为、中兴、大疆等企业跃上一个个新台阶,为创新创业带来示范效应。广东解决了创新链、产业链、人才链、资金链的问题,为一些不起眼的产业发展提供了范例,形成了很多可圈可点的成功经验。

东莞如何进一步加快新质生产力发展?穆荣平建议东莞要发挥市场的作用,更加关注社会创新主体,在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上提供支持和引导。另外相关支持政策要找好着力点,要围绕东莞重点战略产业,进行系统的技术分析并形成主线,同国内外产业链有关方形成收益的分配机制,凝聚合力开展技术攻关。

商务部国际贸易经济合作研究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研究员张建平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新质生产力要求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新产业。很高兴看到东莞玩具企业向潮玩企业转型,打造了自主品牌,在市场上产生了轰动效应,这是传统产业升级带来的新动能。广东省、东莞市在电子信息产业、人工智能、关键零部件方面走在全国前列。下来要加快发展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继续朝着未来产业加大研发投入,开展产业孵化,提前布局人工智能、机器人、智能制造等,在全球竞争中保持领先位置。

“作为万亿GDP城市,东莞要朝着高技术方向不断跃进,朝着产业孵化方向不断迈进。”张建平表示,东莞在动漫产业走在全国前列,打造了中国动漫形象产品,在商业开发方面拥有多种多样的文创产品,生产的“冰墩墩”在国际国内市场受到欢迎,潮玩“吉祥龙”亮相“天宫”空间站。

张建平认为,要实现产业升级,背后一定要有新的创意设计、更多研发投入、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未来东莞要和大湾区其他城市携手合作,共同推动大湾区文化创意、旅游、健康、医疗等新兴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国家新质生产力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社会科学院数量经济与技术经济研究所党委书记、副所长李海舰从中国数字经济中所处的位置,数字经济同高质量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关系,加快数字经济发展对策等方面就推动数字经济赋能高质量发展进行了分享。“广东省、东莞市如何走在前列?就要用新质生产力替代传统生产力,要打造与新质生产力相适应的新的生产关系。”李海舰说。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现产业科技互促双强

近年来东莞研发投入强度相比过去有了很大提高,在整个广东省、全国来看也是占比较高。穆荣平认为,要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就要把研发投入和产业发展更有效结合,既要对松山湖材料实验室这类研发机构进行投入,也要开展创新创业,把科研成果转化为高质量的产品和服务,让创新型企业在整个产业系统里面不断得到更好的发展。

广东省社科院党组书记、广东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郭跃文介绍,近年来,广东大幅提升科技攻关体系化能力,在集成电路、新一代通信、终端操作系统等领域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突破国外垄断重围。广东还研发更多“根技术”,夯实新质生产力发展基座,锻造“撒手锏”技术,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新优势。

广东省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军表示,广东科技系统将持续深化科技体制机制改革,激发未来产业源头创新活力,推进颠覆性技术转化为新质生产力,发挥科技金融“活水”作用,培育壮大科技企业群体,加强国际交流合作,打造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人才链深度融合的现代产业高质量发展新生态,将粤港澳大湾区打造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和产业创新高地。

东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马宏伟认为,产业科技创新成果是否能够实现转化的卡点或堵点首先在于创新成果是否具有转化的可靠性、可能性与可行性,要解决好产业科技成果创新“最前一公里”的问题,就要强化产业需求导向,注重以“用”为导向来组织形成项目,通过原创性、颠覆性科技创新推动产业创新要素集聚,催生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快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的新动能。

马宏伟表示,要强化政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在创新组织者、实施者和支持者等利益关联方之间建立基于创新收益的利益共享机制,推动高校积极与国家实验室、粤港澳大湾区国家技术创新中心、科技领军企业等的协同互动。

东莞市宇瞳光学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品光表示,民营企业自诞生之日起,就携带着创新的基因。正是这种与生俱来的创新精神,使得民营企业在科技创新方面拥有独特的优势。民营企业紧贴市场,深入了解用户需求,能够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它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推动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应用,实现科技与市场的有效对接。因此,民营企业要成为科技创新的主力军,必须以科技创新为先导,走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转型升级之路。

创新驱动发展,提升外贸竞争力

“打铁必须自身硬,很高兴看到广东、东莞从加工贸易到一般贸易,再到生产具有自主品牌、知识产权、创新能力的外贸产品,走出创新驱动发展的道路,让外贸竞争力有了极大飞跃。”张建平认为,东莞作为外贸大市,有一大批知名电子信息产业品牌和文创产业品牌,在全球拥有美誉度,品牌溢价、技术含量、附加值在不断提升,希望未来广东省、东莞市要向着提升外贸竞争力的方向不断迈进。。

在贸易投资自由化便利化方面,要加快先行先试,通过改革探索,以改革开放来继续支持广东、东莞的外贸的转型升级。

张建平表示,东莞-香港国际空港中心同陆、海、空交通运输网络形成无缝衔接的综合交通运输网络体系。通过东莞和香港形成合作运输模式,极大地促进东莞未来高附加值产品运输和物流体系的发展,支持东莞高附加值外贸及高附加值产业发展升级,在我国的双循环战略中发挥更加积极的作用,大幅降低我国的综合运输物流成本,为外贸企业提升竞争力提供动力。

高层次人才引育要和发展紧密结合

走好高质量发展之路,高层次人才是珍宝。

穆荣平认为,科学价值创造需要一流的青年科学家,经济价值创造需要一流的青年技术工程师。中国散裂中子源科研人员是一类人才,基于技术成果进行创业的人是一类人才,成长型企业的科研人员也是一类人才,人才是多样的,要和发展紧密结合。只要有利于东莞科技和经济社会发展的人才引进和培养,东莞都应该统筹考虑。

“开展科技创新,让科技创新成果转化为经济价值,需要一批能够创新的创业人才,这对东莞非常重要。”过去可以引进企业实现经济发展,未来要更加注重基于原创技术形成新的生产能力,也就是新质生产力。

马宏伟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东莞理工学院的定位是应用研究型大学,以应用作为最基本导向来引导学校的学科建设、人才培养、社会服务等各项工作。东莞理工学院将坚持将人才培养和产业紧密结合,产教融合,以应用为导向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创新人才。

在学科建设方面和大科学装置合作,和东莞产业共生共荣,为东莞高质量发展和新质生产力发展提供源源不竭的动力。


上一篇:【中国教育报】深化通识教育改革 提升高校育人质量

下一篇:【南方网】“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广东实践”第六场研讨会在东莞举行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