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维护新疆社会稳定、实现长治久安,关键在人,根本在教育。”新一轮广东援疆工作高度重视教育支援,充分发挥援疆教师的示范引领作用。一批业务精湛、敬业奉献的广东援疆教师扎根天山南北,谱写了教育援疆的崭新篇章。为展现广东援疆优秀教师风采,南方农村报、南方网、粤学习客户端联合推出“广东援疆教师风采录”系列报道,敬请垂注。

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是肖毅一直以来的愿望。2022年9月,肖毅告别牙牙学语的幼子,跨越5000多公里,从广东东莞奔赴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担任广东援疆(驻三师)大学生实习支教团团长(简称三师大学生支教团),挂职兵团三师五十一团第一中学副校长。

在两年时光里,肖毅同他的名字一样,以一颗坚毅的赤诚之心,引领支教团大学生的成长之路,点亮边疆孩子的心灵之光。

构建高效管理体系,指明支教团队航向

三师大学生支教团由广东省内4所不同高校40位学生组成,进疆后分散在图木舒克市5所不同学校,工作、生活都不集中,团队管理该如何做?

作为东莞理工学院的专职辅导员、副教授,肖毅发挥经验优势,首先设立团务委员会,以高校为单位统筹联络,下设受援学校管理组、事务管理组,明确各组工作职责和流程规范,第一时间让大家找到工作方向。

从进疆前、援疆中到返粤后,肖毅根据不同受援学校实际情况,详细梳理各项工作环节,实现了每项制度有依有据、每项工作有流程指引、每个环节有操作模板,帮助支教团大学生迅速转变角色,投入支教工作。

为方便支教团内部联络,肖毅还制作了一份通讯地图。遇上情况要处理,需要找谁、怎么联系、去哪找、路程多远,翻出通讯地图便一目了然。

两年时间里,肖毅制定了《广东高校教育援疆(驻三师)大学生实习支教团管理文件(试行)》等十余项工作制度,以标准化模式管理三师大学生支教团,形成了许多可操作、可延续、可复制的经验方法。

守护心理健康,点亮边疆孩子心灵灯塔

图木舒克市的风沙环境、语言沟通障碍、文化差异以及教学任务等压力,支教团的大学生们在进疆初期普遍出现不适。作为支教团团长,肖毅格外关注成员们的心理状态,频繁走访与他们聊天谈心,缓解他们的紧张焦虑。

面对当地心理健康教育资源的匮乏,肖毅着手指导受援学校完善校园心理危机处置机制,给教师开设心理危机识别与干预的讲座,给有需要的学生做心理咨询,为他们建起心灵的第一道防线,成为他们心理的重要支持者。

当发现初三学生小美有严重的心理问题,肖毅立即启动心理危机应急预案。面对小美轻生念头加重的危急情况,肖毅积极协调多方资源,在东莞市妇联帮助下,为小美争取到3万元关爱资金用以住院治疗,最终挽救了小美的生命。

除了关注个体的心理健康,肖毅还深入调查研究受援学校的基础教育薄弱环节,积极协调东莞理工学院和支教团其他三所高校向受援学校倾斜教育资源,累计促成50多万元教育建设资金投入,建成博雅科普教学基地,并组织专家团队进校诊断、开展“博士送课”等活动。推动落地第三师图木舒克市教育局中小学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能力提升专项工程,让广东援疆教育帮扶做得更深入、更扎实,帮助更多像小美这样的孩子点亮心灵灯塔。

强化学习教育,筑基学生未来成长道路

肖毅不仅是三师大学生支教团的“大管家”,还负责开展党建、思想政治教育和实习基地共建等工作。他每月设定一项主题团日活动,如“重走英模屯垦戍边路”“新疆地域文化学习暨边疆国防教育”等,把边疆民族地区作为培育大学生家国情怀的“第二课堂”,让学生们能亲身体验喀什的风土人情。

此外,肖毅还时刻关注各支教小队的教学安排计划,让学生们与组团式支教团开展师徒结对牵手共建活动,帮助大学生更好地适应教学环境,提高教学质量。

在校地共建方面,肖毅创新“一校一品”模式,融合受援学校与后方教育资源,推动校园文化润疆。两年间,三师大学生支教团在完成教学任务的基础上,打造了3D打印科普教育、二胡、古诗词弹唱等10余个文化社团,惠及受援学校千余名师生,肖毅带领团队师生荣获68项荣誉。

展责任显担当,传播教育帮扶精神火种

去年,原定一年的援疆期限因工作需要延长。肖毅的妻子知道了,给他留言:“你去我支持,家里我照顾”。后来肖毅才知道,他一走妻子就偷偷抹眼泪了。家庭的理解和支持,加上东莞理工学院时常关照,让肖毅打消顾虑,一股脑儿地扎进边疆的教育事业。

在援疆工作即将结束时,肖毅整理四批支教团的简报成册,用作对161名大学生、3名指导老师援疆工作的一份纪念。“虽然我不一定记得每个人的面孔,但我记得每个人的名字和他们援疆做的事。在这些孩子们身上,我看到了民族青年的责任与担当,也让我更加坚信自己在做对的事。”

在肖毅的带动影响下,支教团中有两名大学生延长援疆半年、两人援疆结束后接续援藏、两人申请留疆工作,他们都在用实际行动,传递着广东援疆支教者的精神火种。

不久前,肖毅归家了,但他的援疆之路并未止步。“下个星期我就会带着队伍又来三师,开展民族‘三交’活动。”肖毅说。

记者:陈静


上一篇:【中国教育新闻网】百余所高校专家学者榆林探讨“一流应用型大学服务新质生产力发展”

下一篇:【人民日报海外版】台湾同胞走进粤港澳大湾区 探寻历史文化 感受发展脉动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