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构建符合工程认证标准和面向应用型人才培养的人才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课程体系,1月6日,化学工程与能源技术学院召开2016级人才培养方案指导性意见专家论证会,邀请了教育部能源与动力工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马晓茜教授,教育部高等学校大学化学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广东省本科高校化学类教学指导委员会主任委员王秀军教授,华南理工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高学农教授,原三峡大学教务长处长马克雄及部分企业代表、行业代表、校友代表和在校学生代表对2016级的人才培养方案建言献策。

 学院高度重视本次论证会,学院负责人、各系负责人、实验室负责人出席了论证会,化能学院院长徐勇军教授为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校外委员发放聘书。会上,应用化学系、化工系和能源系负责人分别就人才培养方案中培养目标、核心能力、课程体系、实践环节、培养模式和特色培养作了详细介绍。

initpintu_副本
 

 随后,与会专家分别就三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了研讨,在肯定了学院人才培养目标定位合理、方案修订方向把握准确的同时,分别从同行、企业、毕业校友、在校学生等多个角度提出了很多非常有建设性的意见建议。王秀军教授肯定应用化学专业柔性专业方向设置、多元化培育模式的同时,指出现有人才培养方案中关于实践环节比例与将来出台的国家专业标准还有一定的差距。高学农教授认为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适应性强、符合东莞产业发展需要,但是,人才培养目标、核心能力提炼过于空泛。马晓茜教授指出能源与动力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能够紧密围绕学校、学院的发展定位,以应用型创新人才培育作为培养目标,但是学科发展方向较为分散。

 徐勇军对与会专家们的“把脉”“诊断”和开出的“良方“表示真挚的感谢,并要求各系负责人与专家们建立良好的反馈机制,对人才培养方案作进一步的完善和修订。

 

上一篇:粤台学院在东莞蜜蜂航空科技有限公司建立教学实习基地

下一篇:省质量工程项目“大学数学教学团队”开题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