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学校对各科技创新服务小分队(专员)开展中期检查。经检查验收,郭建文博士在横沥镇挂职的期间,服务成效显著,取得多项突破。东莞市横沥镇人民政府向学校的感谢信也印证了这一基本评价。
今年3月,学校收到了一封来自东莞市横沥镇人民政府的感谢信,专文褒奖在该镇连续挂职两年的郭建文博士,表扬他在挂职期间的优异表现。
从2015年10月起,郭建文以学者的特殊身份,担任横沥镇镇长助理,协管横沥镇的科技、模具产业、模具协同创新中心等工作。他利用专业所长服务横沥镇创新驱动发展工作,在助推横沥镇模具产业转型升级中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多所科研院校与横沥镇协同创新的工作,得到社会各界的肯定,“东莞横沥镇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获2016年广东省科学技术奖唯一的特等奖。
郭建文这段经历的背后,没有惊天动地的故事,有的是一名普通莞工青年博士学以致用、服务地方的态度与决心。挂职期间,郭建文几乎每天奔走于沙田镇、横沥镇与松山湖三地,链接的不仅是两个多小时的东莞西部和东部的距离,更是莞工青年博士个人成长、教师育人和服务社会的生动实践。

充分发挥优势助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
郭建文所挂职的横沥镇,是广东省模具制造专业,2008年金融危机后模具产业的发展难以为继,社会经济发展水平长期处于我市32个镇街的下游。近年来,该镇积极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协同创新工作。2013年,东莞理工学院与横沥镇签订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成为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的共建单位之一。2015年,作为一名青年博士,郭建文在面对这个可以充分发挥所长,服务地方经济与发展的机会与挑战的时候,他毫不犹豫,选择了奋勇前行。
从三尺讲台上的教书匠人到镇长助理的角色转换,郭建文体会到了“本领荒”,感受到了“本领慌”。横沥镇的领导和同事头尊称他“郭博士”,这也无形中带来了期盼和压力。作为缺少行政经验的青年博士,他给自己的要求“不能有临时工的心态,不能‘闲挂’,必须发挥自己专业水平,服务地方经济与发展”。端正态度、放下身段、主动承担、融入集体、充分履行岗位职责,在横沥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中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领导与同事的信任与尊重。
郭建文的挂职工作,主要是围着横沥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中心转,充分发挥它作为连接政校企三方的桥梁作用。2016年以来,在协同创新中心的引导下,横沥镇走出了一条以协同创新带动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子,模具产值不但连年保持增长,工商登记模具企业数也由2011年的363家,增加到2016年的1257家,达到规模以上模具企业从13家增加到81家。横沥模具企业创新能力得到提升,从一个低端的塑料玩具模具镇转型升级为汽车等高端工业产品模具镇。2017年,横沥在中国百强镇中位列79位(东莞13位),成为广东省专业镇创新驱动发展的典型;并以“东莞横沥镇模具产业协同创新体系的建设与实践”项目斩获2016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中唯一的特等奖。

深入企业一线提升校企科研合作水平
借挂职锻炼的机会,郭建文找准自己专业的着力点,深入地方调研,了解地方实际需求,立足当地,积极推动学校与横沥镇的政校企产学研合作,搭建起科技创新合作的桥梁。
郭建文在学校的支持下,积极推动东莞理工学院横沥模具专业镇产学研结合示范基地、横沥模具3D打印公共服务平台等校企合作项目建设。同时,深化协同创新中心与上海交通大学、航天科工集团、省模具协会等合作,推进上海交通大学塑性成型中心、横沥协同创新园、航天云网横沥模具产业云专区等等创新平台的建设。
两年多的挂职经验,他真切感受到了高校与地方协同创新战略合作的重要意义,也切身体会到学校“以卓越的创新教育与实践造福社会”价值追求的内涵。他坚信高校青年博士确实能在挂职岗位上服务地方,同时也能够在服务地方过程中成为向社会展示东莞理工学院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成果的窗口。
悉心指导学生参与专利申请50余件
挂职期间,郭建文的教学科研工作并没有停止,积极参与学院的工作,每学年承担4门的课程,科研工作量保持在机械工程学院的前列。
2014年,郭建文成立了AutoGo学生创新实验室,坚持以科技创新,促进大学生创新发展,实验室由最初3名同学发展到现在30多名同学。他专注团队科技创新,带领实验室的同学,承担近40项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参与专利申请50余件,先后获2017年“挑战杯”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一等奖2项,国赛三等奖1项。同时他重视科技成果转化,协助学生完成专利转化2项,并由此孵化成立2家学生创业公司,指导学生团队先后获得2018年“挑战杯”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金奖1项、银奖1项;2018年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银奖1项。
郭建文带领的团体重视服务同学,通过举办创意设计大赛鼓励创意设计者,通过技能培训提升同学职业技能水平,累计服务同学200多人次,帮助实验室成员获得技能证书80多人次。团队积极服务社会,开展公益活动。近2年来,联合东莞横沥镇相关部门举办科普活动18场。团队荣获2017年杨振宁奖学金2项、东莞理工学院第四届“莞工之星”团队之星荣誉称号,团队成员黄市生获得第四届“莞工之星”学术之星的荣誉称号。
“风趣幽默,鼓励学生自主学习。”这是学生们对他的评价,也是他的真实写照。他是一位亦师亦友的教师,他期望学生积极为知识寻找价值,现在还处于大学期间的同学们,珍惜校园学习的机会,在今后的学习生活中学会体验学习过程中的乐趣,学会独立思考,建立自己独有的知识学问体系,提升自己的硬实力。同时,他建议同学们要学会沟通、学会表达,提升自己的软实力,实现自我价值。
郭建文在校是一名出色的学者、教师,在教书育人的路上不断探索与前行;在镇长助理岗位上,他是人民公仆,他服务当地,为当地协同创新发展奉献自己一份力量。他的背后,是自己不懈的努力,是对知识力量的信念,是对专业与社会需求转换的执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