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日上午,港珠澳大桥开通仪式在广东省珠海市举行。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习近平宣布大桥正式开通并巡览大桥,代表党中央向参与大桥设计、建设、管理的广大人员表示衷心的感谢、致以诚挚的问候。

历经八年建设、全长55公里、工程投资逾千亿的港珠澳大桥,早在2015年,它就被英国《卫报》评为“现代世界七大奇迹”。它不仅是世界最长的跨海大桥,而且是粤港澳大湾区的一座新地标,是一张“国家新名片”。

伟大的时代诞生伟大的桥梁。港珠澳大桥是中国乃至世界交通发展史上的一项伟大工程,具有非常高的技术含量,加之其复杂的水文、通航、气象、地质条件,更使它的技术难度达到了当今世界同类型工程项目之最。在这座中国人完全自主设计、制造的大桥里,解决了了众多世界级的技术难题,取得了世界桥隧设计建造的技术突破。在这些技术突破当中,就有来自我校副校长马宏伟教授团队的智慧结晶。

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采用桥隧组合方案,穿越伶仃西航道和铜鼓航道段约6.7公里采用隧道方案(含沉管隧道、岛上隧道),其余路段采用桥梁方案,长约22.9公里。如此大跨径的桥梁架设于海面之上,如何确保桥梁在使用过程中的安全,如何对桥梁健康状况进行实时有效的监测,这是大桥管理者思考的重要问题,也是萦绕在广大公众心中的疑虑。

过去6年里,马宏伟教授领衔的科研团队对地震监测系统的少量传感器系统进行功能扩展,提出了基于大数据与人工智能和数据驱动的桥梁安全监测全新方法,实现对桥梁的实时监测和预警,可大大降低传统健康监测系统的建设成本。

马宏伟教授团队利用上述成果与广东省地震局和广州中国科学院工业技术研究院强强联合,成功研制出了“大型桥梁地震安全性在线监测系统”。经港珠澳大桥管理局批复,该系统于2017年底实施安装于港珠澳大桥,进行今后大桥的长期安全监测,时刻监测大桥的健康状况,确保国之重器的安全运营。

据了解,该系统已在虎门大桥、黄埔大桥、九江大桥等省内多座特大型桥梁上得到成功应用四年以上,得到业界高度认可。目前该系统已升级为“重大建构筑物地震安全性在线监测与评估系统”,安装在乐昌水利枢纽和中国散裂中子源等重大工程结构和重大科学装置上。

除了“大型桥梁地震安全性在线监测系统”服务于港珠澳大桥运营管理之外,事实上在大桥的建设初期,马宏伟教授团队还给大桥建设开过一张“放行条”。

早在2010年,为加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的安全管理,尽早辨识潜在风险,优化工程建设方案,完善风险控制措施,提高工程建设和运行的安全性,马宏伟教授作为项目组副组长,完成了“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初步设计阶段安全风险评估”项目。

该项目对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46份初步设计文件、29份专题研究报告以及23份勘察文件进行了安全风险评估,为港珠澳大桥主体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提供重要的技术参考,同时对大桥建设和运营安全风险管理规划提出建议。这是确保大桥工程顺利开展的基础条件,也是为大桥的建设管理和招标提供风险评估的理论依据,对港珠澳大桥工程的整体实施有着深远意义。

英国贝尔法斯特女王大学博士、我校建筑工程系系主任郑愚老师介绍,桥梁工程初步设计阶段的安全风险评估主要考虑桥梁建设规模、地质条件、气候环境条件、地形地貌、桥位特征及设计、施工工艺成熟度等评估指标,是工程主体工程设计和施工管理的必备要件。

上一篇:我校国际研究生院成立|首批招录5名博士生 与诺丁汉大学合作培养

下一篇:【高建梦•教师美】郭建文:走上服务政企第一线 按下产业升转快进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