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28日上午,读书班分成8个小组从不同方面对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进行了热烈讨论,积极建言献策。
与会人员认为,建设高水平理工科大学是我校发展历史上迎来的重大机遇,同时也面临挑战和压力。在朝着这个目标前进的过程中,大家必须统一思想,既要发挥好自身的作用全力以赴参与建设,又要充分调动全体师生积极性举全校之力而为之,同时还要充分依托省市给予的支持。
讨论会上,高层次人才引进和学校教师之间的协同发展成为各组热议的重点。有的老师认为,引进高层次人才,不但要注重引进个人,还要注重引进团队,同时要加强团队建设,包括学校配套服务团队,把学校的现有教师带动起来,融入进去。要做好服务,充分发挥引进的高层次人才的作用,要吸引他们在学校“落地生根、开花结果”。有的老师认为,目前人才引进环节较多、速度较慢,应加快制度改革,加大绿色通道力度,创新高层次人才引进模式。引进的同时,还应注重现有教职工的培养,让全体教职工都参与到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中;同时形成良好氛围,使全体教职工愉快地工作、生活。有老师指出,在高层次人才引进过程中,要积极与东莞市各职能部门协调沟通,为我校引进高层次人才创造良好的政策条件。学校也要出台相关的配套政策,让高层次人才引得进、用得好、留得住。也有老师建议,在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引进高层次人才,可结合东莞及我校的实际情况,借助东莞本土人才,以任务和目标为牵引,通过柔性引进的方式,迅速推进省市共建工作。
对于学校培养创新创业人才,不少参会人员也提出了自己的想法。有的认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重点还是培养高水平的学生,要建立完整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创新教育方式,引导和鼓励学生大胆开展创新创业。有的指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将是未来教育教学和人才培养工作的重点,但学校的创新创业工作不能只靠个别职能部门来进行,而是要贯穿到各院系的专业教育中。在各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中,应增加创新创业及创业管理等相关课程,坚持以专业技术创新,推动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
对于专业结构的调整和课程体系的改革,与会人员认为,在学科和专业的发展上要突出引领东莞产业的未来发展,而不仅仅是适应。课程体系中要加大实践课程比例,重视实验室开放,强调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同时,课程设置要合理,能给师生有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开展创新创业。
此外,与会人员还围绕推进校院二级管理体制改革、教职工考核评价机制、师资队伍建设、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文化建设等问题开展了讨论,提出意见和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