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下午,东莞理工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审核评估专家意见交流会在松山湖校区学术会议中心多功能厅举行。由大连理工大学原副校长李志义担任组长的专家组反馈东莞理工学院本科教育教学工作意见并提出相关建议,专家组副组长、江苏理工学院原党委书记朱林生主持会议。广东省教育厅党组成员、副厅长冯伟在会上讲话,东莞理工学院党委副书记、校长马宏伟作表态发言。

全体校领导,学校中层干部,党政办公室、教务部、发展规划部科级干部,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全体人员,全体专家联络员在主会场参加会议。学校各专业负责人,系(部、中心)主任、副主任在分会场参会。

李志义介绍,此次审核评估于4月15日启动,专家组对学校进行了线上评估和入校评估。期间,专家组召开了学校见面会,审读了相关报告材料,并通过线上线下听课、看课、访谈、座谈、调阅材料等方式,对学校本科教育教学工作进行了全面考察。

专家组充分讨论后形成了考察意见。李志义代表专家组从学校总体情况、本科教育教学改革与建设、主要问题和改进建议等三个方面对线上与入校评估整体情况进行了反馈。

他指出,东莞理工学院产教融合特色鲜明,学校推动产教深度融合、促进校企敏捷联动,构建“改革牵引-需求驱动-标准细化-资源互嵌-过程协同-多元评价”的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通过深化产教融合型课程建设、深化跨学科交叉融合、深化学生能力评价改革、深化多主体协同治理机制改革,推动现代产业学院向2.0迭代。“三全育人”成效显著,学校紧扣促进学生成长成才这一着力点,持续完善“三全育人”体系。强化党建引领,成立学生社区知行学院,强化知行课程体系建设,构建“六化”驱动的“三全育人”综合改革机制。双创教育成效显著,学校坚持“产教融创”理念,建立一心双域三全四层五重特色双创教育体系,强化创业基础必修课覆盖、创新创业社团交流、创新实验班培养(孵化营)、“互联网+”竞赛引领等 4 个层面的教育,健全“组织重水平、项目重实践、课程重质量、基地重保障、能力重基础”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体系。质量保障特色鲜明,基于OBE理念,构建以“二级学院教育教学质量指数”和“教师课程教学质量系数”为核心的“四位一体”教育教学质量监控体系,形成了覆盖二级学院教育教学工作、专业、课程和主要教学环节等4个层次的质量标准系统,构建了本科教学状态信息数据采集平台,根据学校教育教学改革目标不断优化迭代ETQI和CQI的关键性评价指标体系。服务地方成效显著,打造智能制造、绿色低碳和创新服务三大学科专业群,构建了以工为主,多学科协调发展的学科专业体系,培养了一大批应用型创新人才,并以重大科研攻关任务为牵引,聚集企业、政府、行业等多主体优质资源,协同建设产学研项目合作平台,积极服务区域产业科技创新与科技产业发展。

结合审核评估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李志义针对性地为学校提出了改进优化的意见建议。一是要进一步推动顶层设计落实落地;二是要进一步加强教学基础建设;三是要进一步强化成果导向的教育理念;四是要进一步提升教师的产学研用能力;五是要进一步拓展学生的国际化视野。

专家组成员朱林生、栾天罡、周定文、姜建明、冯小明、黄弢、蔡映辉、陈明逐一发言,为学校教育教学改革中的重点难点把脉问诊,从高水平质量保障体系构建、师资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深化、国际化战略实施、学科专业建设等多个方面进行了意见交流。

冯伟代表省教育厅向各位专家的精心指导和辛勤劳动致以感谢和敬意。他强调,本次教育教学评估是对学校整体办学水平的检阅,是一次全面的体检。学校要珍惜这一次高规格的“会诊”机会,对专家诊断出的学校教育教学发展存在的短板问题,开出的促进学校高质量发展的“药方”,开展全方位“调理治疗”,为全面建成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强身健体”。

冯伟对学校提出三点要求。一是要坚持立德树人,增强人才培养动力。要以本次审核评估为契机,坚持把立德树人成效作为检验学校一切工作的根本标准,锐意进取、改革创新,主动超前布局,有力应对变局,奋力开拓新局,统筹调度管理资源,全员全程全方位做好育人工作,推动人才培养质量再上一个台阶。二是要巩固评估成果,确保整改取得实效。要强化责任意识、质量意识,用好评估成果,坚持问题导向,全力做好问题整改。三是要构建质量文化,着力打造莞工模式。学校要趁着审核评估评建工作的东风,推动质量文化建设融入莞工文化体系,推动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高质量发展。

马宏伟作表态发言。他表示,专家组提出的意见饱含对东莞理工学院的深情厚爱,高屋建瓴、实事求是、中肯坦诚,问题找得准、意见提得实、方向指得明,是学校发展过程中弥足珍贵的财富,对学校进一步深化本科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具有非常强的指导性和操作性。

马宏伟强调,全校上下要切实提高政治站位,增强全员参与审核评估整改的主体意识和责任意识;要坚持问题导向,严抓整改与落实;要坚持以评促强,聚力发展和提升。学校将把审核评估的整改工作与新型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各项工作紧密结合,充分发挥以评促强的牵引作用,持续探索本科教育教学高质量发展的新目标、新思路、新路径和新举措,为中国高等教育和地方应用型人才培养改革创新作出更大的贡献。

(撰文:范晖帆;一审:曾华;二审:叶妙娴;三审:王红成、黄彬)

上一篇:“双百行动”进行时|真服务出实招,解决实际需求

下一篇:学校党委会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学校思政课建设作出的重要指示精神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