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下午,广东省城市生命线工程智慧防灾与应急技术重点实验室(简称“省重点实验室”)组织召开2024年度工作总结会暨2025年度工作计划推进会。校党委副书记、校长、省重点实验室主任马宏伟出席会议并讲话,副校长、省重点实验室副主任郑愚主持会议,省重点实验室团队骨干40多人参加会议。
会上,郑愚代表省重点实验室团队从建设背景与研究目标、团队建设与人才培养、年度成果与研究进展、开放基金及经费支出等方面全面回顾了实验室三年来的主要建设进展及成效。在2022-2024年三年建设期内,省重点实验室在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科技奖励及成果转化等多个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已圆满完成实验室成立初期确定的三年期建设任务,且多项指标的完成业绩大幅优于既定目标。三年来,省重点实验室团队引育并重,持续发展,核心成员已达80人,拥有全国高校黄大年式教师团队1个;团队累计荣获科技奖励14项,其中包括省部级奖励4项(2项广东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河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教育部高等学校科研优秀成果二等奖);获批各类科研项目120余项,包括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应急管理部重点课题、省住建厅重点课题等国家级项目25项、省部级项目40项;发表高水平SCI论文87篇,授权专利100余项,其中PCT专利9项,发明专利80项,实用新型专利12项,并实现成果转化1600余万元;累计培养“工程+应急”双赋能工程技术和应急管理相关本硕人才300多名,在应急管理部党校委托并指导下编写《自然灾害救助》等应急管理干部培训及本科生教材5本,编撰“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百年抗灾救灾史和图志”一套,创办国际学术期刊“Lifeline Emergency and Safety”(中文名:城市生命线应急与安全);建成国内首座面向防灾应急的高校卫星地面接收站,组织成立“东莞市低空经济产业发展研究院”等多个重要科研机构。
郑愚还详细部署了省重点实验室2025年的重点任务,主要包括构建完善应急管理数字化体系,打造长大桥梁及高陡边坡一体化平台,并深入推动自建房监测预警技术研发、无人设备区域协同调度平台建设、应急管理培训教材出版及学术期刊上线发布等多项重点工作开展。
随后,省重点实验室四个重点研究方向的团队骨干代表分别汇报了代表性工作进展。其中,李家叶介绍了卫星地面站与智慧应急平台建设情况,林逸洲分享了桥梁监测方向的学术前沿动态和发展思路,邸博报告了既有房屋常态化监测预警技术研发进展,唐昀超汇报了应急装备研究相关领域的最新进展。尹玲、孙璨、房学谦等多位骨干成员也作了重点发言。
马宏伟充分肯定了省重点实验室过去三年取得优异成绩。他指出,2025年,省重点实验室要继续坚持以党建引领实验室的重点工作目标,切实推进各项重点工作任务落实。马宏伟强调,团队要做到 “五个坚持”:一是坚持应用导向,推动高水平研究与成果转化;二是坚持学术交流,促进相关学术领域的高水平协同;三是坚持资源倾斜,为年轻博士提供更多的学术资源和支持;四是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国内国际高水平高校、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的合作交流;五是坚持重点推进,确保各项重点工作高效开展实施。
【延伸阅读】磨剑三年,笃行志远!莞工这个省重点实验室硕果累累!
(撰文:周平;一审:叶妙娴;二审:孙璨;三审:郑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