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5年在东莞出生的青年画家陈木,在2018年到广州美院就读研究生时,遇到了他的“毕生所爱”——岩彩。
被岩彩画瑰丽的颜色和线条所吸引,他不受绘画材料限制,将岩彩画的传统技法融入跨材料创作,在短短几年时间内自成风格、独具特色。在今年年初举办的东莞市青年艺术家圆梦行动之“寂境——陈木个人作品展”上,他流光溢彩的岩彩画作品让人眼前一亮,惊艳了前来观展的岩彩画爱好者,纷纷称赞“作品精致、梦幻又华丽”。
对岩彩画“一见钟情”
可能很多人会想问,什么是岩彩?“岩彩”是近年来为中国美术界格外引人注目的一个新名词,也是许多青年画家十分喜爱的一种新材料。短短几年,以岩彩创作的画家已渐渐形成中国画坛上不可忽视的活跃群体。
与国画、油画相比,岩彩画是材料最为复杂的画种之一,它的制作过程是将五彩的岩石研磨成粉状,调和胶质为主的媒介,绘制在纸、布、板、金属及墙面上的作品,岩彩作品技法丰富,可以通过堆叠、打磨、硫化等多种手段展现各式各样的画面效果。
2017年4月,“东方原色——林国强岩彩画展(1988-2017)”在岭南美术馆开幕,当时正读大三的陈木和家人观看了展览,第一次近距离欣赏岩彩画大师的原作,他被作品呈现的肌理、质感以及强烈的色彩震撼到了,“这就是我想画的东西!”从此,陈木对岩彩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彼时的陈木,仍是东莞理工学院工业设计专业的一名本科生。大学毕业后他如愿考上广州美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齐喆的研究生。之所以选择岩彩画,他说,“就像孙悟空在龙宫挑选武器,最终选中了称手的金箍棒。”而岩彩画,则是陈木心目中最称手的武器。
“岩彩所覆盖表达的面甚广,它可以堆砌,也可以打磨、晕染,并能跟各种材料结合,发散的同时,具有很强的包容性,充分体现了它兼容并包的特质。”陈木说,岩彩画对创作者的基本功、材料把控能力的要求都很高,有很强的工序性,需要画家在创作之初就对自己的作品有深刻的认识和把握。
形成跨材料创作风格
据资料显示,岩彩绘画技艺起源于中国,是典型的东方绘画艺术,具有饱满的东方审美内涵,在唐代达到鼎盛期,敦煌石窟与许多寺庙里大多都是岩彩材料绘制的壁画。宋代水墨画兴起后岩彩逐渐没落,后来,岩彩随着佛教绘画传入日本,对日本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不过许多当代中国人却不再了解它,且由于岩彩画的材料昂贵,工序技法繁复,耗时较长,导致东莞乃至全国画岩彩的艺术家并不多。
从读研期间接触到岩彩画起,陈木便跟随名师系统地学习岩彩画,每天课余时间都泡在画室里,孜孜不倦地学习创作。
研究生二年级的时候,陈木获得一个公派留学日本进修岩彩画的机会,在日本,他频繁出入各大美术场馆观摩,大量接触大师名作,且远不局限于传统的岩彩,这段学习经历极大地拓宽了他的眼界,他的岩彩画创作水平也得到迅速提升。研究生毕业时,他以全院第一名的成绩完成了毕业创作。
业界长期有观点认为,岩彩画的粗粝质感,决定了它不适合细腻、写实的风格。但陈木的岩彩画作品,却时常收获“厚重、细腻”的评价,这或许和他一直推崇的跨材料创作风格有关。
一直以来,陈木都在思索一个问题:如何区别于传统岩彩绘画,寻找到自己独特的表达?为此,他尝试不受材料限制,在岩彩的材料基础上,融入水墨、漆、金属等综合材料,甚至蛋壳、贝壳等物品都可以成为创作材料,再通过各种主观处理,去表达人类很多细腻的、用言语无法概括的东西。
陈木认为,跨材料绘画创作极大地拓展了他的表现语言,令他能在更广维度中寻求表达的可能,通过不断深入的研究与学习,它们能够为他所用的同时,也能保留各自的脾性,制造一些意料之外的效果,这或许也是综合材料绘画的特点和乐趣之一。
通过多种方式推广岩彩画
在陈木看来,艺术家的创作面貌是自身生活状态的映射,绝不可能千篇一律,而应该让自己的创作始终处在变化之中。
在广州美术学院工艺美术学院院长齐喆的眼中,陈木是一个敏感的创作者,他对于自身和周边的环境有着细腻的体验,从一点而至广大。他清明于自己的内心,于细微处见个性,在空茫间寻找光亮。他的画面有一种宇宙清朗,唯我一人独自伫立天地之间的萧瑟之意,真实而有穿透力。
值得一提的是,今年年初举办的东莞市青年艺术家圆梦行动之“寂境——陈木个人作品展”,60多幅质感独特、色彩多样的岩彩画作品惊艳亮相后,让东莞市文化馆副馆长何超群惊异于陈木对传统艺术的深刻感悟,“从他展示的作品中,我看到了一位土生土长的青年艺术家开阔的艺术视野和独特的艺术见解,看到一个岭南当代青年艺术家卓越的艺术才华,看到了东西方文化融合发展在他身上展示出来的无限可能性。”
“我见证了东莞多年来对文化的投入与发展,我的艺术生发与东莞这片文化沃土息息相关。”陈木表示,自己在东莞出生和长大,从小和绘画结缘,高中时曾在东莞图书馆举办个人漫画展,大三时在岭南美术馆首次接触到大师岩彩画展,毕业后回到东莞举办岩彩画个展“圆梦”,他的成长离不开东莞这座城市的启蒙和滋养。
陈木希望未来自己的作品,更多去表达当代青年活在这个时代、环境、背景之下的感受和思绪。在创作岩彩画的同时,陈木始终保持着青年画家的社会责任感,他坚持在个人社交平台上普及和推广岩彩,用图文及短视频等方式,让更多人了解岩彩画的当代面貌。
记者:廖杏子
原载于《东莞日报》2022年4月8月A10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