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与西门子(中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的先进自动化技术联合示范实验中心。 南方日报记者 孙俊杰 摄
日前,广东省教育厅与东莞市政府联合签订《广东省教育厅东莞市人民政府共建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框架协议》,决定依托东莞理工学院建立广东省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东莞)。基地将联合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等省内高水平大学,及东莞新型研发机构、龙头骨干企业等创新培养示范点,共同开展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并计划于2016年秋季正式招生。
东莞本土高校的实力、规模、人才培养层次,与这座城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匹配的状况由来已久。基地的建立,即将实现东莞本土高校研究生与博士生人才培养零的突破,也将整合省内高水平大学与莞企的高层次人才、高科技、资本等创新资源,联合培养研究生,为东莞创新驱动发展提供人才保证、智力支持、科技支撑。
那么,基地将如何开展研究生培养?东莞理工学院又该如何发挥基地中心的优势作用,为研究生联合培养提供保障服务,推动该校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
A.“双导师”制更接地气
研究生在基地的培养实行“双导师”制。其中,一名导师来自高校,而另一名导师来自示范点。
高校导师负责研究生的基础课学习和综合管理,示范点的导师则负责带领研究生开展科研项目,完成毕业论文撰写,进行“实战”指导。
据联合培养基地相关负责人介绍,研究生到了示范点,就像员工进入了项目组。虽然某个示范点或许只有一名研究生导师。但通常情况下,示范点的导师都是研发团队的主导者或核心成员,他所在的研发团队所有工作人员都会参与到项目中。上述负责人表示,“他们虽然不是导师,研究生到项目组后是跟着团队学习,切实参与到科研中的某个具体环节,这样能把研究生培养得更好”。
从设计角度来讲,“双导师”制的培养方式充分体现了协同创新的概念,这与理工科大学培养应用型人才的要求相吻合。上述负责人说,“在培养过程中,人才与产业需求提前实现了无缝对接,这样培养出来的人才是落地的,接地气的,才是来自产业需求的‘莞式’特产,能够直接服务产业。”
具体落实到研究生的培养流程方面,研究生和博士生同时采取“分阶段”的培养方式。基地把研究生的学习过程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东莞理工学院、与基地合作的高水平大学培养为主,这个阶段主要是基础课的学习。第二阶段以创新示范点培养为主,这个阶段围绕科研项目开展课题研究和论文撰写。其中,两年制硕士研究生采取“1+1”模式,也即研究生一年在高校培养,一年在示范点培养。三年制硕士研究生采取“1+2”模式,博士研究生采取“0.5+2.5”模式。
一边是合作高校,一边是面向产业需求的示范点。作为基地中心,东莞理工学院发挥的不仅仅是桥梁和组织者的作用。基地拥有校、企、政三方资源,引导东莞理工学院的研究生培养模式从原来的校校单边合作转变为在政府引导下的多边合作。东莞理工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基地给了我们更好的平台,更大的空间,更多的渠道,更丰富的层次,东莞理工学院要把研究生联合培养作为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真正做到产教融合,引导基地围绕东莞产业或企业的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开展技术创新,服务东莞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
B.产学“无缝对接”如何实现?
根据共建协议,基地以“服务东莞、资源共享、注重实效、互惠互利”为原则,按“一个中心+多个示范点”的模式,围绕培养高层次、复合型、应用型人才的目标,共建培养基地运行平台,由中心组织示范点与合作高校共同制定研究生的联合培养计划,研究生的课题研究以“项目导向”为模式,联合开展研究生培养工作。
基地的中心设在东莞理工学院,是基地的管理机构和服务平台。中心负责制定基地的相关政策制度,管理协调研究生联合培养过程中的相关事宜,如联系和对接合作高校,统筹管理研究生在示范点的创新实践培养。也就是说,中心需要承担研究生管理、服务和科技成果转化、科技创新企业孵化等功能。
创新培养示范点是基地的人才培养和研究平台,来自于东莞的专业镇街(园区)、龙头骨干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现有的工程技术研究(开发)中心和重点实验室、研究东莞经济社会发展的组织或机构、科研院所、产业基地、行业协会等。创新示范点负责接收并安排导师指导研究生到示范点进行科研实践,开展技术研发。
创新示范点的遴选工作则由基地中心——东莞理工学院来承担。东莞理工学院相关负责人表示,创新示范点的遴选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看其项目是否直接面向产业需求或东莞经济发展所需。这也就是“项目导向”模式。
通俗来说,“项目导向”是指东莞的龙头骨干企业、新型研发机构、科研院所等示范点,结合东莞创新驱动与城市经济的发展,根据东莞产业转型升级需求提出研发项目。这些科研项目源自于示范点,均为东莞企业或产业链上急需解决的关键技术问题或相关学科领域的前沿技术。
东莞理工学院首先要进行项目的征集和遴选,最终确定最急需、最必要、最具创新创业潜力的项目,作为研究生培养的研究课题。针对遴选出的项目,再来安排研究生的招生专业和培养计划等。后期,研究生将根据自身情况分别“放置”于上述项目中,围绕项目展开培养计划。
要看示范点是不是成熟的,是否有符合资质的导师。即便某个企业各方面条件都很好,但员工中没有专家型导师型的人才,把研究生放进去培养也不太现实。上述负责人举例说,“但是,如果本身就是研发中心,或者是说研发人员比较多的企业,产业领域正好契合东莞特色,遇到这样的单位,也可以把他们吸纳为示范点,甚至可以跟他们一起商定项目需求,再招人进去开展项目研发”。
在第一批征集过程中,与东莞理工学院合作的创新目前共有50多个,诉求项目共有130多个。
广东省教育厅表示,要将基地建设纳入广东省研究生教育创新计划范围,为基地提供相关政策支持等,并将统筹安排研究生招生指标用于基地的联合培养,列入基地合作高校的招生专业目录。省教育厅承诺,还将采取有效措施引导省内高水平大学、研究生和导师集聚到培养基地,满足东莞市企事业单位的技术研发需求,鼓励部分高校导师定期进入培养基地开展实地教学和技术研发工作。
业内观察人士认为,坐拥政策优势和产业优势,联合培养基地有很大希望成为东莞特色产业领域技术创新、成果孵化与转化的高地,为东莞的人才聚集和协同创新发挥重要作用,能有效地推进东莞高层次人才引育与地方经济产业发展的“无缝对接”。
统筹:吴少敏 王慧 采写:南方日报见习记者 李永霞 记者 冯文美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