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给侧改革与经济新常态。供给侧改革,是国内适应、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的重大举措,是国际上提高经济竞争力的主动选择。

供给侧改革不仅成为热词,还成为引导改革的新思维、新方向、新举措。投资由量到质,以加快培育新的发展动能,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比较优势,增强持续增长动力,推动生产力水平整体改善;改善供给有效,创造新供给、提高供给质量,扩大消费需求;需求有效,打通供需通道,以降价等手段去库存。理论则由凯恩斯的需求拉动学派转变成萨伊的供给学派——供给创造自己的需求。

东莞经济第三阶段突破与供给侧改革。东莞经济兴起的微观基础与载体是“三来一补”,宏观背景是短缺经济的需求拉动。东莞毗邻香港的区位优势和敢为人先的气魄,以有效政策嫁接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形成了除军工之外配套良好的三十几个产业及其产业联动,享誉“世界工厂”。世界工厂的跟随战略有致命局限性,简单复制以至产能过剩、创新不足以至动力不足,影响可持续发展。

世界工厂发展三阶段:数量核心阶段,供不应求的卖方经济,追求规模化和简单复制,建厂房的收租经济为代表;品质核心阶段,供求大致平衡,高收入人群的品质觉醒,技术决定的产品生产周期费用成为供求拉锯点,OEM、ODM、OBM为路径;品牌核心阶段,产能不断复制、积累,买方成为市场主导者、引导者,商品品牌与服务体验成为供求双方的个性化结合焦点,自有品牌、知识产权成为企业关键诉求。正处在第三阶段的东莞经济,不期然遭遇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的互联网+经济时代,互联网+经济的低交易成本和注重消费体验必须以产品品牌影响力为基础,途径是电商与产业的融合。东莞制造在品质意识和电商模式上顾头不顾尾,电子商务盈利的企业仅占10%左右,这表明,去产能、去库存必须从需求则转变到供给侧。

东莞供给侧改革五举措。供给侧改革,是由需求的多样化、个性化和品质化升级倒逼的、主动的改革。2015年中央工作会议的“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的办法”、“推进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以及11次使用“推动”一词,就是要求加强对经济发展的主动性、引领性。

推动东莞制造转型升级以高水平崛起,需要在方向与路径上下功夫:(1)创新是动力,加速扭转以前的模仿、跟随战略,让经济发展动力真正转变到依靠科技进步上来。经济增长四动力:一是要素积累,增加资本、劳动和自然资源这三大投入要素中的一项或多项增加,东莞早已遭遇土地、环境和劳动的硬约束,空间有限;二是经济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由低级向高级转换,东莞一直在努力;三是制度变迁,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东莞大有可为;四是技术进步,技术使既定投入生产出更多、更有竞争力的产品,还能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从而实现经济持续增长,这是东莞经济的长期短板;(2)制度是保障,降低制度性交易成本以构建新业态、诱导新模式。经济学理论反复证明,技术进步和制度变迁都是经济发展的原动力,经济学者杨小凯甚至指出,新兴国家单独致力经济发展“后发优势”会反过来成为制度改革的挡箭牌,最终阻碍经济可持续发展,“后发优势”转化为“后发劣势”而进入陷阱。东莞经济第三产业、工业服务2.5产业,远不如生产性配套,“后发劣势”倾向明显。东莞可在降低企业税费负担、精简归并“五险一金”上加大力度,先行先试。税率、税收与生产率三方面关系的“拉弗曲线”在降比率、提总量上已经给出明确答案,不要担心税收总量减少;(3)方向是品质意识,东莞经济结构性产能过剩突出,高端化高品质的产品不足与低端、低附加值且过度价格竞争的产品过剩问题同样严重。中国经济发展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经济韧性好、潜力足、回旋余地大的基本特征没有变,经济持续增长的良好支撑基础和条件没有变,经济结构调整优化的前进态势没有变的“四个没变”和巨大消费潜能是东莞供给侧改革的坚实“票仓”,完全可根基于制造业长板,推动转型,朔造东莞品质。东莞制造能力毋庸置疑,生产了全球17.7%的智能手机、65%左右的高档鞋或名鞋、30%的玩具,以及淘宝一年交易额中近三成产品来自东莞,东莞工业类名牌产品数量列广东全省前三甲。东莞制造业的品质意识、服务体验意识建立,关键是政府的引导和企业品质意识觉醒;(4)方法是融合,中国制造2025与互联网+为国家战略,以互联网+为平台,以大数据为媒介和资源,使技术与制造在广度、深度上多维度融合,加速制造业服务化转型,实现从制造向“制造+服务”转型升级,是东莞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简约道路;(5)途径是人的再聚集,要加强城市发展,以服务提升东莞城市品位,千方百计盘活旧厂房、旧村庄存量。搞好生产、生活、生态布局,提高东莞发展的宜居性,让“现代生态都市”实至名归。(作者是东莞理工学院教师吴述松)

原文链接

上一篇:【东莞日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东莞服务业的启示

下一篇:【东莞日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对东莞服务业的启示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