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理工学院校内的华为网络学院培养的学生,将直接输送到华为松山湖移动终端生产基地等。南方日报记者 胡国球 摄

     近日,东莞理工学院正与松山湖骨干企业广东长盈精密技术公司“亲密接触”,磋商人才培养方案,瞄准机器人等新兴产业,双方探讨联合培养掌握一线一流技术、解决实际问题的应用型人才。

    与高校合作并不止是长盈,近年来,东莞理工学院频频与一线企业一流技术“亲密接触”,先后与中兴、西门子、华为、微软、IBM和智汇谷等国内外大企业深度合作,共建先进实验室和联合学院,引进企业科技人员开设课程、编写教材,共同培养适应产业行业发展需求的应用型人才,并建成了校外200多个教学实践基地,供学生提升工程实践能力。

    大企业一线技术的到来,带动了理工学院构建“双师型”的师资结构,以适应应用型人才培养的新需求。一组数据显示,从263家珠三角知名企业聘请270多名从事研发、生产、经营管理一线的技术和管理专家为兼职教师、实践指导老师,引入行业标准、专业认证标准,优化、调整教育教学的内容和方法,实现校企“无缝对接”。

    除了“引进来”,理工学院还鼓励老师“走出去”。2012年,该校成立了专门机构协同创新办公室,先后与10多家单位签订协同创新战略合作协议。目前已有11名优秀中青年高层次人才到合作方挂职锻炼,更好地服务东莞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

    东莞理工学院院长李琳说,此前曾做过一份调查,东莞制造对专业人才、高层次人才的缺口很大。理工学院确立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大学”目标,调整人才培养模式,提升科研创新能力,并争取办学层次的提升,培养更多适应城市发展需要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助力东莞乃至珠三角的创新驱动发展。

    学校已联合华南理工大学、暨南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高校开展研究生培养,共招收联合培养硕士研究生176名,其中毕业139名,在读37名。今年开始,广东省学位办通过依托硕士授权单位联合培养的方式,为理工学院增加了单列研究生招生指标,与广东工业大学联合招收硕士研究生,联合培养。

    ■对话

    东莞理工学院院长李琳:

    培养创新应用型人才

    解决企业实际问题

    在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过程中,作为东莞办学最早的本科院校,东莞理工学院应该承担什么职能?近几年的改革,已经取得怎样的成效?为此,南方日报专访了东莞理工学院院长李琳教授。

    南方日报:在广东、东莞推进创新驱动的战略过程中,作为东莞地方高校的东莞理工学院,能扮演什么样的角色,发挥什么样的作用?

    李琳:2012年9月,学校第二次党代会明确提出建设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的目标。过去的大学是走学术性、研究型的路子,但新办本科院校应该走出新的路子,办应用型大学,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学院的发展目标就是为东莞、珠三角乃至广东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帮助企业、行业解决实际问题,推动一座城市甚至一个地区的创新发展。

    南方日报:东莞理工学院提出了“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应用型地方大学”的目标,重要的内涵是培养创新型、应用型人才。现在,在人才培育改革做了什么尝试,取得什么成效?

    李琳:理工学院并不是培养产业工人,而是培养企业中高层以上的管理人才,懂管理、懂原理,有创新、创业精神的人。

    为了与企业更好对接,学校尝试着把大企业请进学校来。例如,2012年,西门子与东莞理工学院合作建成了西门子实验室,电子工程学院与华为建成了华为网络学院。近年来,一些以前只面向“211”和“985”高校招收毕业生的跨国公司,也开始招聘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已有不少学生应聘成功。

    南方日报:随着东莞城市国际化程度的提升,也对高校提出了新的发展要求。东莞理工学院有哪些国际化的探索?

    李琳:东莞理工学院的国际化探索,并非简单的传统老师、学生的交流,而是带着问题导向、合作意识、发展思维而进行深度交流。譬如,老师到法国国立工艺学院交流,就专业设置、课程体系、教材使用等进行深度考察,回来改造相关专业的教育教学流程。

    同时,今年学校与台商育苗基金会合作,东莞理工学院粤台联合培养项目首年对外招生,计划招收300名新生。学生入学后,可选择赴台湾合作院校相关专业进行为期一年的学习。

原文链接


上一篇:【东莞日报】东莞理工学院:从先行者到领跑者

下一篇:【南方日报】把企业“引进”校园 让师生“走出”校园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