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0月15日,2021年广东省新建高校(校区)启用仪式在清远举行,11所新建高校“亮相”,其中9所落户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填补了广东部分地市没有本科高校或高职院校的空白。这意味着,全省21地市实现了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全覆盖,高等教育发展实现大跨越。
加快提升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水平,补齐粤东粤西粤北地区高等教育发展短板是关键。为此,广东推动各地新建高校(校区),让更多学子可以就近就地上大学。
去年,一批新建高校(校区)建成启用,汕尾、阳江、清远、揭阳4地市新增当地首所本科高校,梅州、潮州迎来了当地首所公办高职院校。
省教育厅有关负责人表示,全省21地市实现本科高校、高职院校全覆盖,可以进一步优化全省高等教育布局结构,推动高等教育高质量发展,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注入强有力的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
逐梦前行
创一流、促均衡、撑经济
“一盘棋”推动
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日前,2021年度广东省科学技术奖正式揭晓,在自然科学奖、技术发明奖、科技进步奖3个奖种中,广东高校获奖项目占比超八成;19所高校以第一完成单位获奖86项,占获奖项目近五成,充分展现了广东高校的科技创新实力。
高等教育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先手棋。五年来,广东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力推进教育强省建设,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快高水平大学建设,增强教育服务创新发展能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按下“加速键”。
打造“高地” 高校综合办学实力不断上升
今年2月,教育部、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公布了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及建设学科名单。与上一轮相比,全国新增7所高校,广东占了3个,凸显广东高校快速上升的硬实力。
为推动高等教育发展,广东频推真招实策。
2015年,广东率先在全国启动高水平大学和高水平理工科大学建设。3年后,广东推出高等教育“冲一流、补短板、强特色”(以下简称“冲补强”)提升计划,打造完整、协调、健康的高等教育发展体系,促进广东高等教育整体水平的提升。
“无论是‘双高’建设还是‘冲补强’提升计划,广东都在打造‘双一流’后备军和预备队,也为更多高校入选‘双一流’建设打下坚实基础。”华南师范大学粤港澳大湾区教育发展高等研究院院长卢晓中说。
粤港澳大湾区等国家战略的加快落地也带来高等教育利好,推动港澳高校纷纷入驻广东。五年来,香港科技大学(广州)、香港城市大学(东莞)、香港公开大学(肇庆)、澳门科技大学珠海校区等都在紧锣密鼓筹备和建设中,将进一步提高广东高等教育竞争力。
既要做强长板筑“高地”,也要补足短板填“洼地”。为了让更多学子在家门口就可以上好大学,五年来,广东加快推动各地新建高校(校区),一批学校拔地而起。2021年秋季开学季,广东集中在粤东粤西粤北地区建设的6所新建迁建高校,均已开门招生。汕尾、阳江、清远、揭阳4个地市实现本科高校“零的突破”,梅州、潮州则拥有了当地首所公办高职院校。
目前,全省共有高校160所,包括本科院校67所、高等职业院校93所,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3.41%,高等教育实现普及化。“十四五”期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将提高至60%。
创新引领 产学研融合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大学是人才和科技的重要结合点。近年来,广东出台一系列政策,加大高校科研经费投入,不断提升高校人才培养、基础研究和科技创新能力。
2020年,广东高校专利申请22643件,获专利授权17655件,签订技术转让合同691项,合同金额17.6亿元,当年实际收入3.12亿元。
产教深度融合催生高校人才培养新模式。广东遴选一批示范性产业学院,建设培育产教融合试点企业,打造产教融合实训基地,高校积极与地方政府、行业协会、产业园区、企业及科研院所“牵手”,推动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落地见效。
得益于以现代产业学院为载体开展人才培养的模式,东莞理工学院粤台产业科技学院2020届毕业生陈金晖在大三期间就在学院支持下开始创业之路,并成为两家公司的创始人。越来越多的“陈金晖”依托产教协同育人,走向广阔的未来。
原载于《南方日报》2022年5月22日JT15版
原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