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记者来到曲江区老区白土镇河边村,眼前呈现的是一幅与过去截然不同的景象:村委崭新的服务中心大楼映入眼帘,草菇基地、加工厂房等令人目不暇接;曾经崎岖不平的山路如今变成平坦宽敞的水泥路,宛如一条巨龙蜿蜒在青山绿水之间。提到河边村的变化,群众高兴地说:这离不开东莞理工学院的帮扶和驻村第一书记陈浩的辛勤付出。

陈浩是东莞市“百名博士党政国企人才计划”引进博士之一。在当地政府和学院党委的领导和支持下,陈浩来到河边村,指导发展特色产业,推动强村富民。3年来,河边村日新月异,蜕变成一个宜居、宜商、宜游、宜学的美丽乡村。

勤走访深调研掌握村情民情

河边村位于白土镇西北部,村内农业以水稻、花生为主,村民主要收入源于外出务工。2021年7月,受东莞理工学院党委委派,陈浩成为东莞驻白土镇帮镇扶村工作队队员兼河边村第一书记。

他到任的第一个工作就是深入开展村情调研,了解该村主要经济来源、种养殖情况、发展愿望等,整理建立民情民意档案,迅速掌握开展扶村工作的第一手资料。“河边村区位交通便利、物流通畅,但产业基础还很薄弱,村民经济以劳务输出为主。村里要实现发展,关键要有组织地发展农业,在现有基础上把区位优势发挥出来。”陈浩总结道。

近3年来,他始终坚持党建引领,以发展民生为核心、五大振兴为方向,积极为镇村谋发展,帮扶成效明显,河边村也荣获2021-2023年度曲江区“文明村”称号。

办实事解民忧落实民生项目

便民出行,做好“路灯工程”。陈浩和该村村支书植榕华入户走访了解群众需求,把解决村民夜间出行难的问题作为村委2023年的民生项目,筹集资金安装太阳能路灯50盏。

完善基建,打造美丽乡村。陈浩积极落实美丽乡村建设有关文件精神,完善村庄道路硬化7公里,使群众告别“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行路难”时代;规范村内垃圾清运和定点投送,组织制定《河边村村规民约》上墙制度,有效整治房前屋后人居环境卫生,改善村民生活水平和村屯环境。他还争取到友好村6万元帮扶资金,为河边村新建党群服务中心投入配套设备设施。中心于去年9月投入使用,为村民提供良好的办公环境和条件。

重教崇文,落实人才振兴。陈浩积极发展乡村教育,争取东莞理工学院的支持,捐赠一批空调、投影设备,改善村傅林小学的教育条件。为进一步鼓励学生努力学习、激励村民创业致富,东莞理工学院为河边村设立“东莞理工学院教育发展基金会乡村振兴基金”。这是白土镇首个乡村振兴基金,对学生、创业人员、孤寡老人三类人群实行资助,每年资助金额2.54万元;目前,已资助困难优秀学生18人次、创业致富青壮年10人次、孤寡老人16人次。

保障安全,全力抗洪防汛。前年“619”特大洪水来袭,河边村受灾群众生产生活受到影响。东莞理工学院接到陈浩的增援请求后,紧急筹备近3万元的物资驰援。考虑到用电安全问题,东莞理工学院组建一支志愿服务队赶赴白土镇开展入户义务检修,累计走访排查169户,维修家电合计41台,检修电路、排查安全隐患115处。灾后,陈浩向东莞理工学院党委提出加强河边村防汛应急能力请求,援建一支防汛应急机动队。

既“造血”又“输血”助力村强民富

为全力推进驻镇帮镇扶村工作迈上新台阶、助推“百千万工程”见行见效,陈浩多次召开村“两委”工作会议,在推动产业振兴方面使出两招。

一是盘活村集体资产。流转村撂荒土地1600余亩,增收12.5万元。河边村三都高标农田粮食基地占地面积600余亩,以水稻为主要种植物,一年可种植两季,预计年产稻谷600余吨,产值达每年200万元。这在提高粮食产量的同时,每年可增加村集体收入3万多元、三都3个村小组收入18万元,提供农民就业岗位20余个。

二是立足农业基础,发展农产品加工业。“花生种植是河边村及周边村落的传统作物。以往,村民自设小作坊,自产自销压榨花生油,形成从种植到加工的小链条。经过村党委研判,立足花生种植基础,发展花生制品加工业,是实现联农带农、促进农民增收的好路子。”陈浩介绍道。前年,河边村花生加工厂项目正式启动,建设具备SC资质的花生加工厂乡村振兴车间,项目获得东莞理工学院捐赠52万元。据悉,项目投产后,预计年利润达10万元。

在陈浩和村民的共同努力下,河边村的经济实力得到明显提升,村庄面貌焕然一新,村民的生活也越过越好。

记者:冯春华

原载于《韶关日报》2024年6月5日A5版


上一篇:【东莞时间网】2024东莞公共就业服务进校园系列活动走进东莞理工学院

下一篇:【人民网】王伟中率广东省代表团访问古巴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