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7日下午,东莞召开2025年全市科技系统工作会议。会议传达了国家、省科技工作会议精神,全面总结了2024年以来全市科技创新工作情况,并对2025年全市重点工作进行了详细部署。市政府副市长黎军,市政协副主席、市科技局局长卓庆出席会议。

会议指出,2024年,全市科技部门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瞄准高质量发展目标任务,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围绕“产业科技”主线,提升科技指标质量,科技创新各项指标稳居全省前列。

会议强调,2025年是“十四五”规划收官之年,也是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推进科技强国、科技强省、科技强市建设的关键一年,任务更重、要求更高。全市科技系统要着眼大局、真抓实干,坚持把科技创新摆在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着力增强高质量科技创新供给,推动高水平科技产业融合,实施高效率科技成果转化;要充分认识当前形势和挑战,深刻把握国内外科技发展态势,以目标为导向,确保完成科技硬指标、硬任务;要加强各方资源的协同联动,把“创新联合体+中试平台”打法落实到“3+3”工程各环节上,把项目和政策资源落实到“8+8+4”产业体系上,落实到各镇街(园区)和企业上。

会上,松山湖材料实验室、东莞理工学院、石龙镇、塘厦镇、电子科技大学广东电子信息工程研究院作典型发言。会议还对高新技术企业培育、研发投入等科技专项工作成效突出的先进镇街(园区)进行通报。

数说2024

东莞科技创新各项指标位居全省前列

研发投入方面,2023年全市R&D占GDP比重为3.91%,居全省第3。

高企培育方面,全市高企总数增至10200家,居全省地级市第1、全国第11位。其中,长安、松山湖、塘厦、虎门、东城、寮步的高企数量都在500家以上。

技术合同登记交易方面,2024年全市完成技术合同认定登记736项,合同成交额95.33亿元,居全省地级市第1。

基础与应用基础研究方面,入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立项134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立项67项,数量均居全省地级市第1,新增本土国家杰青1人、连续两年实现本土国家杰青项目立项。

省级人才项目方面,新增1个团队和52个个人项目获立项,其中省平台个人项目居全省地级市第1。

省科技奖获奖方面,推动东阳光药业获省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记者:周子怡

原载于《东莞日报》2025年3月28日A03版

上一篇:【韶关日报】东莞教育帮扶团队到曲江开展科普公益活动

下一篇:【东莞时间网】2025年全市科技这么干→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