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5日至16日,第六届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年会在重庆大学举行。大学通识教育联盟由北京大学、清华大学、复旦大学和中山大学于2015年共同发起创立,旨在推动通识教育在中国乃至华语地区的发展。本届年会以“新时代中国大学通识教育的高质量发展”为主题,国内通识教育改革专家汇聚,大咖云集。主会场上,我校校长马宏伟以《地方应用型大学通识教育改革与通识能力测评》为题作大会报告,分享我校两年来通识教育改革举措,与现场专家共同探索中国大学通识教育改革之道。

我校通识教育中心主任、教务处处长兰善红及通识教育改革负责教师等一行12人参会。

两年耕耘,顺利入会

开幕式上,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常务理事会轮值主席孙向晨宣布2023年全国通识教育高校联盟高校新名单,我校与中国农业大学、北京电影学院、天津大学等其他12所高校经过层层选拔顺利成为联盟新成员。至此,大学通识教育联盟已汇集了72所高等学府。

自2021年通识教育改革以来,我校凝聚全校师资力量,汇聚跨学院500名能师,打造四大基础课程、五大导引课程,推动构建七大核心能力达成课程模块;同时坚持知行合一,构建莞工通识教育活动体系。两年来,共计开展了28场通识教育大讲堂、2届“莞工说”新锐语言竞技秀、2届五月诗会、92场求是读书计划、251篇“校长晨荐”栏目文章等系列莞工特色通识教育活动。

立足根本,致力构建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报告伊始,马宏伟分析了中国应用型大学的基本情况。他指出,地方应用型大学占全国大学总数的90%,为985、211大学贡献了90%的硕士研究生生源,并且培养的毕业生90%奋斗在祖国建设各行各业第一线,它的人才培养质量决定着中国高等教育的整体质量。接着,他厘清地方理工科大学对通识教育的认知,提出要打造学生快速迭代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迎战不确定性的能力。

随后,马宏伟对我校办学历程、办学战略、办学认识、办学现状进行了一一介绍,重点分享了我校人才培养体系顶层设计的“四梁八柱”及行动计划,讲解我校如何建构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

把握关键,能力培养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

马宏伟介绍,我校在2021年正式开启通识教育2.0改革,在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标准双重驱动下,以新逻辑、新体系、新理念、新方法梳理构建了基于OBE理念能力导向和五育并举的通识教育课程体系。课程方面,重点推出通识类四大基础课程和五大导引课,围绕七大核心能力重建通识类选修课程体系。活动方面,结合五育并举要求,打造特色通识活动体系,开展“莞工说”“五月诗会”“通识教育大讲堂”等品牌活动。

通过搭建通识改革组织架构、提供通识教育平台,莞工致力于为学子们提供特色通识教育课程和活动,满足地方理工科高校学生的发展需求,进而充分发挥了通识教育改革在我校一流应用型人才培养体系中的关键支柱作用。

聚焦学生通识能力增值测评,全程追踪关注培养质量

马宏伟表示,通识教育课程对学生能力的影响并非一时,在改革之初,学校就围绕目标——路径——测评的闭环,重点部署如何测评学生通识能力增值,聚焦学校通识课程育人成效,关注培养质量。他介绍了我校通识能力增值测评团队,重点分享目前已开发的批判性思维能力测评、审美素养测评、大学生心理素养测评三大系统,目前已运行3个学期,共计为14个学院、73个专业,144个班级、3356名学生提供测评。

从测评平台自主开发到通识测评系统打造,马宏伟表示,学校立足于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背景,积极开发通识教育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工具,研究通识教育课程对我校学生相关能力培养的影响,持续追踪通识课程对学生能力培养动态变化曲线,希望能为通识教育改革评价奉献莞工智慧。

报告最后,马宏伟指出,通识教育改革应聚焦“两大关注”,一是高度关注学生获得感和能力增值评价;二是关注通识教育教师群体,完善教师评价考核体系,激发教师内生动力。

(撰稿:吴秋诗、白文慧;一审:刘蒂;二审:许燕转;三审:兰善红)

上一篇:教务部开展关键业务培训,加强人才培养数字化管理

下一篇:学校召开2023年硕士研究生复试工作动员会

关闭